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3 21:14:15
一、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其地位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與我們原來的老教材大致相通,可以先來看一下內容安排:
小節(jié)標題
主要內容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小數的意義(例1)
小數的讀寫(例2、例3)
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
小數的性質(例1、例2、例3)
小數的大小比較(例4)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例5、例6、例7)
生活中的小數
生活中的小數
單名數、復名數的互化(例1、例2)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例1)
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例2)
上面這些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小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后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2、教材的編寫特點
(1)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本單元一些內容與前面的知識有一定的聯(lián)系,教材在編排這些內容時,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如小數的讀、寫,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初步認識小數時已學習過,這里只是小數的數位增加了,讀、寫方法沒有變。因此,教材先
出示一些小數,如:53頁;例2、例3,讓學生試著讀、寫,在讀、寫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小數讀、寫的方法。
(2)重視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要涉及十進分數,由于學生沒有系統(tǒng)學習分數的知識,理解分數的十進關系有困難,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借助計量單位的十進關系(如,長度單位)來幫助學生理解外,在練習中還安排了很多根據十進制計量單位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的練習。如教科書第55頁第4題“用手勢比劃下面的長度”,第57頁第10題。
(3)、加強實踐與生活的應用
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點,教材單設一小節(jié)“生活中的小數”將生活中的小數、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合并在一起進行教學。其中,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還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編排,使學生體會到單名數與復名數的互化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4)、改變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guī)律”中“擴大......倍”“縮小......倍”的說法。
“擴大......倍”與“縮小......倍”在小學數學階段約定俗成的理解是:擴大幾倍就是乘幾。縮小幾倍就是除以幾。但是一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數a擴大n倍,應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認為:“倍”只適用于數的擴大,不適用于數的縮小。考慮到上述問題以及與中學的銜接,教材中進行了嘗試性的改變。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guī)律”中,將“擴大......倍”“縮小......倍”修改為“擴大到......倍”“縮小到......分之一。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使學生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
(3)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4)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并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二、課時劃分
本單元設想用14課時來完成。具體劃分如下:
第一課時:小數的產生和意義(P50~51、例1及練習九第1、2題)
第二課時:小數的讀法和寫法(P52~54、例2、例3及練習九第5、6、7題)
第三課時:練習九(P55~57、練習九第5~13題)
第四課時:小數的性質(P58~59、例1~例3及練習十第1~3題)
第五課時:小數的大小比較(P60、例4及練習十第4~7題)
第六課時: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P61~63、例5~例7及練習十第8題)
第七課時:練習十(P65~66、練習十第9題~13題)
第八課時:生活中的小數(P67~69、例1、例2及練習十一第3、4題)
第九、十課時:練習十一(P70~72)
第十一課時: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P73~74、例1及練習十二第1、2題)
第十二課時:把小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P74、例2及練習十二第3、4題)
第十三課時:練習十二(P76~77)
第十四課時:復習與整理(P78~79)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