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4 16:52:02
1.24時計時法。
“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時方便,簡明不易出錯,都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呢?”
教師設問后,緊接著將鐘面的指針都調到指向12的位置,邊演示邊講解:
“鐘面上的指針都指向12,這個時候就稱為0時。”
“現在分針開始走第一圈,接下去應該是幾時?”(1時。)
再一步一步往下撥,讓學生一起邊看邊說,-2時、3時......直到中午12時。
“這個時候時針走了幾圈?”(走了一圈。)
“下面開始走第二圈。”
把時針指向下午1時的位置,問:“大家看,鐘面上現在表示的是幾時?”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回答后指出:在一日內,由于第一圈定了12小時,所以時針在走第二圈時,就把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分別加上1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4時計時法。比如,現在鐘面上是下午1時,根據24時計時法就應該是13時。讓學生回答。
“再往下走,下午2時是幾時?”“下午3時是幾時?”......“晚上11時是幾時?”
這時提醒學生注意:“大家看,時針開始走第二圈的最后一小時了。”
當時針指向12的位置時,問“現在表示的是幾時?”
讓學生回答后指出:“這個時候一般稱為‘晚上12時’,用24時計時法也叫‘24時’,不過大家看看它與第二天有什么關系呢?”
讓學生先觀察,再指出:“其實24時也正好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習慣上常常只說0點,也就是0時,而不說24時。”
2.做一做。
(1)第88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2)練習十九的第2題。
3.教學例1。
由于出現的時刻都不是整點,把時刻變為時間是復名數,學生列式計算比較困難,所以只要求口答。
先畫一幅線段圖,讓學生觀察鐘面和鐘段圖,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
“誰能說說18時20分是時間還是時刻?”(是時刻。)
“22時40分呢?”(也是時刻。)
“時刻一般用‘幾時幾分’表示,口語中也說‘幾點幾分’,但書寫時應當按規定寫‘時’。”
“從圖上看,18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所經過的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
(表示的是這列客車在路上行駛的時間。)
“時間一般用‘幾小時幾分’表示。”
在此,先讓學生思考怎樣解答。
再指出,可以將18時20分到22時40分分成兩段,即一段從18時20分到22時20分(見下圖),這時中間相差4小時。
另一段從22時20分到22時40分(見下圖),這時中間相差20分。
兩段合起來就是這列客車在路上行駛的時間,也就是4小時20分。
4.教學例2。
先讓學生弄清楚第一個牌子是什么計時法。
“右圖牌子上用的是什么計時法?”(普通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是按時針走的圈數將一天分為兩段。這樣,我們又怎么來計算全天的營業時間呢?”
讓學生討論。
再提示:“可以將營業時間分為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那么上午時間怎么算呢?”
請一名學生回答。(12-8=4(時)。
“下午的營業時間又是多少呢?”(7小時。)
“所以全天營業時間就是--”讓學生齊答:4+7=11(時)。
“再看第二塊牌子,誰能說出這是什么計時法?”(24時計時法。)
“牌子上的19時實際上又是下午幾時呢?”(下午7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