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4 17:05:12
教學目標:
1、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2、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編排特點和教學建議:
小數大小的比較并不難,它與整數大小的比較在方法上相同,都是從高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比較。但學生在初學小數時,往往會用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來比較小數的大小,誤認為小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如誤認為0.2<0.19,5.29>5.3。因此,比較小數的大小主要應解決兩個問題:①明確比較方法:從高位起,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比較。②提醒學生注意,比較小數大小時,位數多的小數不一定就大。基于以上分析,教材把第一個問題通過例4。教學第二個問題安排在”做一做“中。例4從解決問題入手,列表給出4個學生的跳遠成績,要求給他們排出名次。引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教材分三步呈現了比較的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相同的,比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也相同的,比較百分位。每次比較都放手讓學生嘗試,關鍵處給予點撥。最后通過想一想:怎樣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讓學生自己討論,最后對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進行總結。
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然后說明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同整數的一樣,也是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較?上仍囍寣W生自己比較,然后按教材的順序梳理比較的方法,即先挑最大的,3.05的整數部分最大,所以3.05最大;再看余下的三個數,2.93的十分位最大,所以2.93次大;再看余下的兩個數,2.88和2.84的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都相同,但2.88的百分位上的數大,所以2.88比2.84大,而2.84最小。然后讓學生排列出四個學生的名次。在此基礎上,對照比較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兩個小數的方法。
第三課時: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P61~63、例5~例7及練習十第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通過探究理解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通過觀察、概括,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理解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熟練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編排特點和教學建議: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是小數的又一性質。它與前面講的小數性質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它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依據,也是小數和復名數相互改寫的重要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用聯系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這部分教材安排了3個例題,例5教學小數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例6、例7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應用。例5,用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了學生喜歡的孫悟空變長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通過讓學生觀察小數點的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的關系,探究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為了幫助學生發現規律,教材根據情境中變化的4個數據,列出了4個等式。左邊都是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從上到下數字都相同,而小數點依次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右邊分別是和左邊相等的毫米數。引導學生先從上往下觀察,再從下往上觀察,看有什么規律。然后分別總結出小數點向右、向左移動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例6和例7是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用.在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只要移動小數點就可以了.教科書第63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初步應用所學的變化規律具體說明:左邊圈里的3個小數的大小是怎樣隨著小數點向右移動而變化的,右邊圈里的3個小數的大小是怎樣隨著小數點向左移動而變化的。教學時如果有條件可以把例5制作成動畫。以故事形式向學生展示:
話說孫悟空和他師傅一行人來到一座山頭,孫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了一個妖怪,妖怪喝到:“猴頭,交出唐僧!”孫悟空大聲叫到:“休想,看我金箍棒!”于是從耳朵里一掏,出現了一只有0.009米的金箍棒,接著他輕輕一吹,變成了0.09米,妖怪覺得挺奇怪的,還不夠長呢,孫悟空又用力一吹,金箍棒變成了0.9米,妖怪更是覺得驚奇了。只聽孫悟空一聲大喊:“看棒”,妖怪應聲倒下了,原來金箍棒頃刻間變成了9米長,重重地砸在了妖怪的身上。
學生觀察后師:在觀察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發現:從0.009米到0.09米到0.9米到9米。什么使這些數變得越來越大呢?為什么會這樣?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
。1)0.009米=()毫米
(2)0.09米=()毫米
。3)0.9米=()毫米
。4)9米=()毫米
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研究這個問題并討論找出規律。填好后引導學生從上往下,將②式和①式比較,提問:從0.009到0.09小數向右移動了幾位?千分位上的9移動了哪一位?千分之九米變成了多少米?是多少毫米?然后說明,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接著依此方法將③、④式和①式分別比較,教學小數點向右移動二位、三位,小數大小的變化情況。進而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二位、三位分別擴大到原來的10倍、100倍、1000倍。按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從下往上,依次把①、②、③式分別與④式比較,再逐一提問,引導學生討論,找出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縮小的變化規律。
學生對“向右移動幾位,就是擴大到原數的幾倍”這個規律學生是容易理解的。“向左移動幾位,就是縮小到原數的幾分之一”,對這種說法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想在教的時候我們應該尊重教材,按書本上的表述,在以后的應用過程中也可以按以前的說法。學生如果能理解例7教學把一個小數縮小為原來的1/10、1/100、1/1000,怎樣移動小數點。那是最好的,就按教材的說法。例6教學把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怎樣移動小數點。教材通過直觀說明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這個數分別乘10、100、1000。然后應用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一個數乘10、100、1000轉化為向右移動小數點。例7教學把一個小數縮小為原來的1/10、1/100、1/1000,怎樣移動小數點。教材通過直觀說明把一個數縮小為原來的1/10、1/100、1/1000,就是把這個數分別除以10、100、1000。然后應用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一個數除以10、100、1000轉化為向左移動小數點。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明白不管擴大還是縮小只要向右或左移動小數點就可以了。
教材上關于這節課的練習量比較少,因而我們可以增加一些練習量。
1、填空
。1)把6.2擴大()倍是62。
。2)把59縮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數點得(),原數擴大了()倍。
(4)73.21變為0.7321,原數就()。
2、判斷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三位,原來的數就縮小到了它的1/1000()
2、3.69擴大1000倍是36.9。()
3、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就要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
4、觀察三個數,你能發現它們之間的變化關系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