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4 17:58:57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回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教學難重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計錄數據。
提前布置學生栽蒜苗試驗,要求記錄好蒜苗15天的生長情況,教師適當作記錄指導。
二、交流整理數據,并填表。
1,全班交流記錄數據的方法和形式,并說說從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中,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活動交流,交流后,每小組記錄得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三,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組第15天蒜苗生長情況統計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從條形統計圖中你發現了什么?討論得到條形統計圖的特征和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圖的興趣.,
2,分小組討論制圖的注意事項,要求學生理解條形統計圖縱軸和橫軸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夠怎么辦等,提問:你認為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本組記錄整理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并展開討論、誰的蒜苗長得快等。
四,鞏固與練習,
1,試一試第1、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交流,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4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第課時
[教學內容]:栽蒜苗(二)第102--104頁。
[教學目的]: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制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復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回執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重點]
體會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多媒體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數量的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組織學生從中獲取信息,并說一說,誰的蒜苗長得高?當學生有爭論時,啟發學生進一步觀察統計圖,找出原因,引導學生提出將兩張圖合并在一起的想法,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二、探素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多媒體出示小亮、小麗栽的蒜苗半個月生長情況復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征,探素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三、鞏固和練習。
試一試第1題,先組織學生說一說條形統計圖上每個條形的實際意義,再比較相關的兩個數量,說說從中獲取了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算一算課后問題,然后提問:為什么鍛煉前后有的成績提得快,有的成績提得慢,與同學進行交流。
試一試第2題,多媒體出示第27屆奧運會中、韓兩國的獎牌情況統計圖,讓學說說上面的信息,并提出問題,然后獨立解答教材中呈現的問題。
四、實踐活動。
1,調查雅典奧運會獲獎牌數前兩名國家獎牌情況,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2,記錄你和其他4名同學運動前后脈搏跳動的次數,并繪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第課時
[教學內容]:栽蒜苗(三)第105--107頁。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
3,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難重點]: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用相關的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根據圖上的信息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認識折線統計圖。
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復習,引導學生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然后提出問題: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長趨勢能用什么辦法?供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出單式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計圖,對照圖上數據,讓學生討論,你能發現哪幾天蒜苗生長得比較快?預測第20天蒜苗大約長到多少?說說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長趨勢的同時,讓學生體會,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繪制折線統計圖。
先討繪制折線統計圖的過程和注意事項,并適當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較合適?格子不夠怎么辦等?然后鼓勵大家將自己記錄的15天蒜苗生長情況繪制成單式折線統計圖,(可繪制在附頁4上。)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三、鞏固和練習。
1,練一練第一題,先觀察統計圖,引導學生說一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和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2,練一練第二題,看圖后,首先說說小華每隔幾小時測量一次氣溫,再說這一天氣溫的總體變化,鼓勵學生討論,從圖中,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練一練第三題,組織學生讀圖,讓學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據信息進行適當推理,提醒注意,每一個數量的變化都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曉玲跳繩數量也不例外。
四、實踐活動。
1,四人小組互測身高,2人負責測量,1人記錄。
2,小組報告測量結果。
3,將同學身高的數據按一定的規律分組。并統計人數。
4,將這些數據用附頁5的格子紙繪制成統計圖,并與同學交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