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4 23:13:39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P83~84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利用計算器探索乘法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的規律。掌握這一規律,初步應用這個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歸納”這一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從而發展學生思維,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
3、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的規律。
教學難點
學生主動發現積的變化規律。
設計理念
學習數學不僅要學到知識,還要從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中獲得研究新知識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用計算器計算。知道用計算器計算既快捷又準確。這節課我們借助計算器探索一條很重要的數學規律,那就是“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這條規律對于我們以后的學習十分有用,在探索過程中我們還能學到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我想你們一定會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教學新課
1、探索積的變化規律
(1)、猜想
(2)、實驗驗證
出示:36×30=1080
師:在這個算式中,如果其中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得到的積會有什么變化?
指名口答,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猜想,人類的許多重大發現都是從猜想開始的,可是這個猜想正確嗎?怎樣驗證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呢?
師:你們打算舉怎樣的例子驗證呢?
一個因數
另一個因數
積
積的變化
36
30
1080
--
36
30×___
1080×__
36
30×___
1080×__
36×___
30
1080×__
36×___
30
1080×__
師:老師把同學們說的意思畫成這樣的表格,我們可以用這樣的一個表格來舉例驗證。
學生猜想、學生交流。
生交流
(3)、歸納概括
(4)、再次猜想、驗證
(5)、得出結論
師: 先看一看表格,明白表格的意思嗎?
再用計算器算一算、填一填,填的時候想一想:每一行里哪個因數沒變,另一個因數怎樣變化的,積又是怎樣變化的?
師:把你填的和你的發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師:誰愿意說說你的發現是什么?符合前面的猜想嗎?
師小結:在36×30=1080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積也會乘這個數。
師:剛才大家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其它算式中也存在這樣的結論嗎?你打算怎么辦呢?(當學生說出再舉例驗證后師提示學生可以畫像例題中的表格,舉兩個例子,這樣全班舉的例子就多了。)
師:誰來說說你舉的是怎樣的例子?結論是什么?
師:有沒有發現與例題中發現的規律不同的情況?說明在任何一個乘法算式中都存在這樣的規律。
師總結規律:根據以上的探索,我們可以總結出積的變化規律了,你認為是什么?師板書完整的積的變化規律。
學生填表格
獨立思考
學生交流
學生自己畫表格舉例探究,說說各自發現的規律。
學生交流匯報
三、鞏固練習
1、用規律解釋
2、用規律計算
3、拓展
(1)、口算24×30時可以怎么想?你能用剛才的規律解釋嗎?
(2)、筆算150×12可以怎樣簡便計算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先填表格第三行的空格。提問:這里的60你是怎樣得到的?如果學生說是先計算4×3=12,再算5×12=60,可提問:還有別的辦法得到嗎?再完成其余的表格。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各自在書上做題。提問:第一組題做題時你是怎樣想的?(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從第二次開始每次購買的數量與第一次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總價呢?
兩個數的積是20,如果一個因數擴大2倍,另一個因數擴大5倍,積將會怎么變化?
師:這應該是一種猜想,你打算怎用怎樣的方法得出真正的結論呢?課后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探索出完整的規律。
150×4×3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默讀題目,各自填表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生回答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用計算器探索出了一條什么規律?是用什么方法探索的?你對哪些過程最感興趣?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設計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六、教后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