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5 00:25:21
教學內容:教材30-31頁例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七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2.會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提高檢查計算結果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在知識遷移、歸納整理過程中,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變化的觀點.
2.通過求未知數X,滲透方程思想.
教學重點: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加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學生課前準備20、30、50的數字卡片各3個,“+”、“-”符號各2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35+2540-1520÷5
66-18640-8080×60
2.填空:()+25=6035+()=60
()+8=15300+()=360
二、探究新知
1.課前引入:
請同學們用學具擺一擺,能擺出幾種算式?
得出:20+30=50
50-20=30
50-30=20
這樣的3個數為什么可以組成不同的算式?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板書課題: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教學例1.
(1)出示例1第1幅圖.
互相討論:理解圖意,列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稱,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列式:35+25=60(本)
名稱:加數加數和
知道加法算式:加數+加數=和
教師提示:算式也可以寫成另一種形式:和=加數+加數
交流后板書:35+25=60(本)加數+加數=和
加數加數和和=加數+加數
(2)出示例1中的第(2)、(3)幅圖:
討論:通過看圖與(1)題比較,你又知道了什么?
引導學生小結:通過看圖知道(2)題已知的是和、第二個加數,求第一個加數;第(3)題已知的是和、第一個加數,求第二個加數.
歸納出:第一個加數=和-第二個加數
第二個加數=和-第一個加數
交流后教師板書上面兩個關系式.
(如果學生說不全面,教師加以提示.)
啟發學生思考:能不能用一個關系式來概括呢?為什么?使學生明確:不論求加法算式中哪個加數,都用和減去另一個加數進行計算.
歸納出: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教師板書: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3.用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
(1)引導學生自讀教材30頁“做一做”上邊一段話.
提問: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驗算時,從和里減去一個加數,如果得另一個加數,加法就做對了.
(2)反饋練習:30頁“做一做”驗算加法.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指導書寫格式.
訂正時強調:用減法驗算時,先確定用哪個數減去哪個數,再用豎式計算.
4.教學例2:
(1)引入題:()+15=40
請同學們思考:()里表示的什么數?
教師點撥:未知數可以用字母X表示.
(2)讀、寫X.
X是拉丁字母,讀作〔eks〕,用漢字注音讀“愛克斯”,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
(3)把()+15=40的未知數,換成X就變成例2.
出示例2:X+15=40
引問:在加法算式中,根據什么求未知數X?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學生回答后,教師邊說明書寫格式,邊板書:
X+15=40
X=40-15
X=25
強調:①每一步等號必須對齊;②每一步X必須寫下來.
(4)指導檢驗:把X=25代入原式中,看等式兩邊是否相等.
(5)反饋練習:學生獨立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教師巡視,如有不正確的格式,加以糾正.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算的.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加數+()=和
一個加數=()-()
100+80=()
()-80=100
180-()=80
2.練習七1題.
3.練習七3題.
4.判斷下列計算的格式對嗎?結果不對請改正:
5.求未知數X:
X+80=176X+361=890
6.練習七2題(填在書上)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誰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利用這種關系,怎樣對加法進行檢驗和求未知數X?
五、布置作業:教材32頁4題右邊3個題.
六、板書設計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例1.(1)35+25=60和=加數+加數
加數+加數=和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2)60-25=35
和-第二個加數=第一個加數例2.X+15=40
(3)60-35=25X=40-15
和-第一個加數=第二個加數X=25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