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5 00:25:49
教學內容:教材34-35頁例4例5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八1-4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掌握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加深對減法的理解.2.會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對減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X.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提高檢查計算結果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在知識的遷移、歸納整理的過程中,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觀點.
2.通過求未知數X滲透方程思想.
教學重點: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30-1835+4818+1225×40
350-170370+120135-98350÷70
2.填空:
加數+()=和一個加數=和-()
3.求未知數X(口述):
X+25=60140+X=760
二、探求新知
1.導入:出示減法算式:30-10=20
要求:把這個算式轉化成其它關系的式子:
第一種:30-20=10
第二種:10+20=30
這個減法算式能轉化成其它兩種算式,減法各部分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研究它.
板書課題: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學習例4:
(1)出示例4的第(1)幅線段圖:
互相討論:理解圖意,列式并標明各部分名稱,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明確算式:30-18=12(米)
名稱:被減數減數差
知道減法算式:被減數-減數=差
教師提示:上述減法算式也可以寫成差=被減數-減數
交流后板書:30-18=12(米)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差=被減數-減數
(2)出示例4的第(2)、(3)幅線段圖:
討論:通過看圖與(1)題比較,你又知道了什么?
(如果學生說不全面,教師點撥.)
引導學生小結:
通過看圖知道②題已知被減數、差,求減數.
③題已知減數、差,求被減數
從而歸納出: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教師板書兩個關系式.
啟發學生思考:求減數和求被減數的方法為什么不同?
使學生明確:被減數中包括減數和差兩部分,去掉一部分就得另一部分,所以求減數用減法.把減數和差這兩部分合起來就得被減數,所以求被減數用加法計算.
3.用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驗算減法:
(1)引導學生自讀課本34頁的“做一做”上面兩句話,知道了什么?使學生明確:驗算時,如果用減數加差得到被減數,或者用被減數減去差得到減數,就是減法做對了.
教師說明:因為減數加差得被減數的驗算方法以前就學過了,所以今天我們主要用減法來驗算減法.
(2)反饋練習:34頁“做一做”.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要看學生驗算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對沒有用減法驗算的學生給予糾正.
4.教學例5.
(1)出示例5,求未知數X.
①X-48=35②135-X=98
引導學生觀察:X在兩個減法算式中各是什么數?根據什么求未知數X?用什么方法計算?
指名板演,全班齊練,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書寫格式.
(2)引導學生口述檢驗過程.
(3)反饋練習:例5下面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訂正時指名口述求未知數X的根據.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被減數-()=差
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
(2)38-12=()
38-()=12
26+()=38
2.練習八1題
3.練習八3題
4.判斷:
5.求未知數X(口述解題根據).
540-X=80-64=174
6.練習八2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誰能說一說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應用這些關系,怎樣檢驗減法和求未知數X?
五、布置作業:練習八4題最后2個.
六、板書設計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