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5 00:30:10
教學內容:教材95-96頁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十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使學生掌握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應用這些關系,對乘法進行驗算和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
(二)能力訓練點:培養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做出判斷推理,概括出關系式.
教學難點: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熟練進行乘法驗算和求未知數X.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下面各題:
65÷517×345÷517×0×4
15×512×8480×160÷25×9
25×()=100()×14=280
2.說出下面各題中X的值,并指出計算根據.
X+15=45X-6=2490-X=3036+X=40
3.引入新課:
同學們對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已經很清楚了,那么乘法各部分間又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板書:“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圖:
教師口述題意:每盤30個雞蛋,3盤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引導學生口述算式:30×3=90(個)(板書)
學生口述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及各部分間的關系.
板書:因數×因數=積
(2)出示例1的(2)(3)兩題
學生先口述題意,然后引導學生在書上直接計算,啟發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90÷3=30(個)90÷30=3(盤)
2.觀察比較,總結關系.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2)式和(3)式與(1)式比較,發現了什么?
(2)學生思考后,小組討論,互相講自己的想法.
(3)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討論結果.
啟發學生明確(2)式(3)式與(1)式比較,都是知道了兩因數的積和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
同時板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3.教師提示:應用此關系,可以對乘法進行驗算.
(1)引導學生說出怎樣驗算
(2)完成“做一做”驗算24×36=1008112×43=4736
4.應用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求未知數X.
(1)教學例2啟發學生思考X在什么位置上,用什么方法計算.引導學生口述:X是乘法算式中的一個因數,根據已知兩個數的積與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用除法計算.
(2)教師板書:X×6=96
X=96÷6
X=16
(3)引導學生進行檢驗:16×6=96
(4)教學例3:出示例3后,先啟發學生議論,然后獨立試算,匯報時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5.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2)因數×因數=()
2.練習二十二第1題(分兩個小組練習)
3.填表,說說你是怎樣想的,97頁2題
4.練習二十二第3題(分組練習,每組選一個題說方法)
5.共同完成第5題,并說說你的根據.
四、全課小結.引導學生共同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練習二十二第4題.
六、板書設計
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