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5 17:56:03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測量 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108~~109頁,工具測量,練一練,練習二十四第1題。
教學要求:1、使學生了解測量的意義,認識標桿,卷尺,測繩等測量工具,知道他們的用途。2、使學生知道用工具進行測量的步驟和方法,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在地面上測定直線,并能沿著直線測定距離。
3.使學生認識數學在生活里的應用,培養學生進行測量的基
本技能。
教學準備:學生分組,定好組長;標桿若干、每組一個卷尺、一
根測繩;安排測量場地(如操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測量的意義。
出示工人師傅用標桿測量的圖片。
提問:這幅圖上工人師傅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些時候要測量
土地嗎?,
說明:我們在生產、生活里經常要測量土地。例如在平整土
地、修筑堤壩、開河挖渠或者造橋、修路、建造房屋等方面,都需要
測量土地。怎樣進行土地測量呢?這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實際測
量。(板書課題)
2.認識測量工具。
分別出示標桿、卷尺和測繩,介紹結構、用途,讓學生認識。
說明測量較近的距離,可以直接測量。讓學生用卷尺測量教
室的長和寬。
二、組織測量
1.說明:測量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要先通過兩點測定一
條直線,再沿直線測量兩點間的距離。
2.讓學生按事前分好的小組,到測量場地。
要求觀察要測量的A、月兩點之間的距離,能不能直接測量。
思考怎樣測量。
3.指名一組做示范。
說明:先在A、B點各插一根標桿(讓學生示范)。
提問:在兩根標桿中間再插一根標桿,怎樣才能看出三根標
桿在同一條直線上?
‘說明:讓A點的學生指揮,另一名學生在中間插標桿,使中間
的標桿擋住B點的標桿(讓學生示范)。
請每個同學到A點看一看,三根標桿在同一條直線上嗎?
誰再來插一根標桿,使它也在這條直線上?(讓A點學生指
揮,另一名學生插標桿。)
4.說明:沿著這條直線上的標桿,一段一段測量,可以測得
A、月兩點的距離。
讓示范小組的學生測出兩點間的距離。·
三、學生測量
1.每小組按老師的指定,測出教師事先確定的兩點之間的
距離。
2.事先在一點固定一根標桿。
組織學生測量,每組從一個不同的點測出到標桿的距離。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認識了哪些測量工具?要怎樣
測量地面上距離較遠的兩個地方之間的距離?
(二)步測和目測
教學內容:教材第109-111頁的步測、例1、例2,目測及“練
一練”,練習二十四第2~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步測和目測的方法,學會步測的計算,初步學
會通過步測和計算求兩地間的距離。
2.使學生初步學會目測的方法,通過觀察初步感知實際距離
的大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量出一段30米的距離.準備步測。在操場上量出
50米的距離,每隔10米插一根標桿;再在另一條直線上分別量出
20米、30米和50米的距離,并設置目標(例如放上籃球)。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用測量工具來測量距離。當沒有測量工具
時,或者測量結果要求不十分精確時,也可以用步測和目測。(板
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什么是步測,什么是目測,初步學會
步測和目測的方法。
二、教學步測
1.說明步測的意義。
什么是步測呢?就是如果已知自己一步有多少長度,再一步
一步地量兩點之間的一段距離一共有多少步。(板書:一步長度
有多少步兩點之間的距離)這樣就能求出兩點
間大約相距多少米。這種方法就叫步測。
2.教學步測的方法。
(1)提問:想一想,用步測的方法測量地面上的距離,需要知
道哪些條件?
那么怎樣可以知道自己一步的長度呢?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先量出一段幾十米的距離。(板書:量出距離)自然均勻地走上
;、四次,(板書;走三、四次)記下每次的步數,接著算出平均每次
自多少步,(板書:--每次走多少步)再算出一步的平均長度。
(板書:一一步長度)
(2)教學例1。
出示例1,讀題。
提問:求一步的長度,根據60米距離,走了三次,以及三次各
走的步數,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求每次走多少步怎樣算?(板書算式并計算)60米每次走97
步,一步長度怎樣求?(板書算式并計算,寫答案)
誰來說一說,這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教學例2。
提問:知道一步長度,怎樣就可以測出兩個地方之間大約多
少米?用什么方法來算?(在前面板書中完成:一步長度X有多
少步:兩點之間的距離)
出示例2,讀題。
讓學生列式計算。
提問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
(4)誰來說一說,怎樣進行步測?(讓學生根據板書說出步測
的過程)
3.組織實踐活動。
把學生帶到準備的步測場點。讓學生按“練一練”第l題的要
求進行,在課本表上填出距離30米,再走四次,每次填上步數。
要求課后算出自己每步的平均長度。
三、教學目測
1.提問:我們學校門口大約到哪里是1千米?你是根據什么
來估量這一段是l千米的呢?
說明:我們用眼睛看來估量一段距離大約有多長,這就是
目測。
2,初步建立實際距離的觀念。
把學生帶到目測場地,在50米目測距離的5個標桿旁各站一.
名高度相同的學生。
讓學生觀察10米、20米、30米、40米和50米的長度,并要
求看一看標桿和學生相應的高度。
3.組織目測實踐活動。
讓三名同樣高度的學生分別站在另一段距離的20米、30米
和50米處,組織學生看一看,到各個目標大約是多少米。
讓學生分組,各找一個目標,估計大約距離多少米,再用步測
測量大約多少米,然后用卷尺量一量實際多少米。比較結果,看目
測、步測的結果與工具測量各相差多少米。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四第3、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四第2題;目測一段20米的距離,然后
再量一量目測結果相差多少米。
(三)實際測量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12頁練習二十四第5~9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鞏固工具測量、步測和目測的方法,聯系實
際進行計算,初步培養學生實踐第一的觀點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預先確定一段60米的距離,老師作好每10米一
段的記號。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練習實際測量的三種方法。(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
鞏固工具測量、步測和目測的方法,要初步學會這三種測量的技
能,并能通過實際測量進行有關的計算。
二、組織練習
1.測量教室。
讓學生用卷尺量一量教室的長和寬,在作業本上計算教室的
面積。
2.做練習二十四第7題。
學生讀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用步測怎樣計算兩地之間的距離?一步的平均長度可
以怎樣得到?
你還記得自己一步的平均長度嗎?
三、室外練習
1.讓學生量出籃球場的長和寬,記下數據。
2.做練習二十四第8題。
(1)在某點設置目標,讓學生目測,寫出大約多少米。
讓每人步測,算一算步測結果大約多少米。
用卷尺量一量實際多少米,使大家知道。
每人對比步測、目測的結果與實際距離相差多少米。
(2)在另一點設置目標,讓每人目測,寫下大約多少米。
告訴學生實際多少米,讓學生比一比目測與實際相差多少米。
3.做練習二十四第9題。
每個學生步測操場的長和寬,并?正報結果。
提問:操場周長多少怎樣求?操場面積多少怎樣求?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完成練習二十四第6題(2)、第9題的計算。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四第5題。
(四)實際測量及計算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13頁練習二十四第10-14題和練習二
十四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根據測量結果進行相關計算的
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讓學生口算練習二十四第10題,并讓學生說說最右邊兩道題
是怎樣算的。
2.引入課題。
我們前面學習了實際測量,知道了一些測量方法,并通過測量
進行了一些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將根據測量結果進行有關的
計算。(板書課題)通過這些計算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對實際測量
應用的認識,進一步掌握相關計算的方法,增強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組織練習
1.提問:用步測的方法計算兩地的路程,必須知道什么
條件?
怎樣可以知道自己的平均步長?
2.做練習二十四第11題。
讓學生讀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求第二個問題用的
數量關系式是怎樣的。
3.做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小黑板出示,說明要求。
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填在課本的表格里。
指名學生回答結果,老師板書填表。
提問:這里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
4.做練習二十四第13題。
讓學生討論:要知道水渠橫截面的面積需要測量水渠的哪些
長度數據?
現在看一看教材上的第1...3題,你會求出這兩條水渠橫截面的
面積嗎?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說說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
三、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讀題,弄清要求。
提問:三位數從高到低的數位依次是百位、十位和個位,想一
想,這兩個三位數的百位是幾,它們的乘積會不會最大?
十位上應該排幾呢?5和4各要排在哪個數里呢,請大家自己
試一試。
現在請大家排一排,乘積最大的兩個三位數各是多少。
學生口答,再讓大家驗證。
乘積最小的兩個三位數是多少呢,自己排排看,然后自己
驗證。
讓學生交流結果。
要求學生說一說,乘積最大的兩個三位數和乘積最小的兩個
三位數是怎樣排出來的。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四第14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