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7 10:27:04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統計 教案
教學要求使學生初步學會把幾個有聯系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復式統計表,認識復式統計表的意義和作用,并通過教材中有說服力的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分欄的方法和步驟,看懂表頭。
教學用具投影儀和放大的例3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投影出示。
下面是興農小學活動課程四個小組的學生人數。
數學組:男生14人,女生8人。
航模組:男生13人,女生4人。
生物組:男生7人,女生12人。
美術組:男生12人,女生12人。
請根據上面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
2.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
(1)每張統計表能反映出什么情況?
(2)如果想了解或者比較各個小組的人數情況,用這四張統計表是否方便?有無更好的方法?(讓學生分組討論,說說各自的想法)
顯然用這四張表比較不方便,為了便于比較各小組中男女生參加人數的情況,我們可以把它們合編成一個統計表。
板書課題:復式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小組合作討論
(1)把這四張有聯系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統計表,要反映哪幾個方面的情況?
(要反映兩個方面的情況,一個是分組的情況,也就是分幾個組;另一個是各組的人數情況,也就是各小組中男、女生參加的人數。)
(2)怎樣劃分統計表的欄目才能反映出這兩個方面的情況呢?
(用投影一部分一部分地顯示)
(①表頭的豎向分欄中寫出四個小組的名稱和總計;②表頭的橫向分欄中寫學生性別和合計;③一般統計表的左上角一格(表頭)用斜線分成三個部分:右上部分說明橫欄的類別;左下部分說明豎欄的類別;中間部分說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著填寫數據的。)
2.小組合作實踐
①讓學生翻開書第8頁,小組合作填寫復式統計表并填寫第9頁上的第(1)~(4)小題。
②填好后回答:合編后的統計表有什么好外?
三、課堂實踐
做第9頁的“做一做”首先讓學生口述怎樣填寫;再讓學生獨立去填;最后回答:從這張表中你能看到什么?
四、課堂小結
①今天學習的內容;
②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和步驟。
五、課堂作業
做練習二的第1、3題。
課后反思:不要怕學生出錯,因為誰都可能出錯,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錯。
2.求平均數
課題:求平均數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學會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用具投影儀(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投影顯示第13頁的復習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1)這題要求的是什么?(2)必須要知道什么?(3)怎樣列式解答?
計算的結果能說明什么問題?它有什么用?
思考:全班同學上美術課每個人都帶了些“橡皮泥”做手工用,為了使大家都擁有有等量的“橡皮泥”,我們該用什么辦法把我們手中的“橡皮泥”平均一下呢?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求平均數(板書課題)
二、探索研究
小組合作討論:研究例1。
1、觀察比較:例1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處與不同處?
2、思考并回答:
(1)這題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數?
(2)必須要知道什么?
(3)你會解答這道題嗎?
(先讓學生分小組試著做一做,再選幾名學生代表,講一講他們是怎樣做的,老師將學生說的解題過程板書出來后集體訂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個?28+33+23=84(個)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84÷30=2.8(個)
列成綜合算式是
(28+33+23)÷(10+11+9)=2.8(個)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個。
小組合作學習:研究例2。
1、觀察比較:例1與例2的條件與問題又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思考并解答:你能聯系例1的解題思路計算出這題的結果嗎?
放手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再講一講是怎樣做的,老師將學生說的解題過程板書出來,使學生明白:條件與與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和步驟也就不同,最后集體訂正。
①全班一共投中多少個?2.5×12+3×11+3.2×10=95(個)
②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2+11+10=33(人)
③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95÷33≈2.9(個)
列成綜合算式是:
(2.5×12+3×11+3.2×10)÷(12+11+10)
=95÷33
≈2.9(個)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個。
三、課堂實踐
做教材第14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堂作業1、練習三的第2題。2、練習三的第1、3、4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