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0-03 09:25:45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教育學家弗賴登塔爾指出:數學的學習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發現或創造出來。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認為數學教學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關注學生“學數學”“做數學”的過程。本人就以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認識物體》為例,談談怎樣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程序和設計意圖
活動一:揭示概念,初步感知
1、擺一擺:
每4個學生為一小組,每一小組放置很多的由學生收集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如:魔方、易拉罐、牙膏盒、小皮球等大的、小的不同顏色的都有)。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讓大家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請你選擇桌子上自己喜歡的實物拼擺出一個圖形,拼好之后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擺的是什么?
學生興致濃厚地拼擺,擺后互相交流。
生1:我擺了一張凳子。
生2:我拼了一輛轎車。
生3:我拼了一個機器人。
生4:我搭了架滑滑梯。
………
�。ㄔO計意圖:認識物體這一內容,我們一般常采用先展示一下同學們收集的實物,按形狀進行分一分,從分一分著手展開教學。我認為學生直觀感知薄弱,在得出“長方體”等名稱之前,學生的活動僅僅是分一分實物,總感覺學生印象不夠深刻。兒童認識某一事物,須從大量感性的具體材料中,經過感知,逐步抽象,進行認識事物的本質。因而在給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名稱之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擺、去拼讓學生充分經歷感知這些形狀的實物的過程,即與之“耍熟”再進行下一環節教學。)
2、議一議:
師隨意指著一名學生“作品”中的長方體問:“象這個物體的形狀,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你能給取個名字嗎?”
生1:方形
生2:長形
生3:長方體
生4:長長方方體
生5:面體
生6:長方形
生7:長方塊
師:大家的名字起得都很有特色,但為了交流和需要,人們都公認把這種形狀叫長方體(板書長方體)。
接著依次手拿正方體、球、圓柱并板書名稱。
�。ㄔO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給某一物體取名字,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同時他們會覺得有趣,盡管他們的名字有些讓你“瞧不起”,但畢竟是孩子自己取的,他們也動過腦,是他們的創造)。
活動二,引導探究,了解特征
1、摸一摸
師:請大家把剛才起了名的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認真地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會有什么感覺,并把你的感覺跟小組同學說一說。
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老師和小伙伴們,你發現了什么?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