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0-06 17:49:38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數學
本課內容是在前幾冊教材中已教學過有關速度、時間、路程之間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但是,以前學習的這種應用題都是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從這部教材開始,將要研究兩個物體(兩人、兩車、兩船等)的運動情況。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有時間問題、方向問題、出發點問題等。學生要全部掌握這些問題是比較困難的。本冊教材的重點是教學兩個物體相向運動的應用題。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時間”兩種為主。
本節課主要學習“相遇求路程”的問題。這節課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體驗和學習相遇問題的主要條件(同時、相向、兩地、同時出發、相遇等)和相遇問題中主要的數量關系(一物體所行路程+另一物體所行路程=總路程速度和╳時間=總路程)。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第九冊相遇求路程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主動參與活動中,學生能理解“同時出發”、“向相而行”等條件的含義會解決相遇求路程的題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成相遇問題模型,并試著加以解決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②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意識;③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①學生能理解相遇求路程的基本的數量關系,并能順利地解答一般問題;②學生能利用建構的相遇問題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具準備:
每生一塊橡皮。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大家平時到阜陽或外地都是怎樣去的?車輛行駛要有一定的交通規則,那么你們這節課你沒就來當小司機,我來當警察叔叔,現在大家應該喊我什么呢?(聲齊喊警察叔叔)不過只有回答好下面兩個問題才有資格“上路”。
出示問題:(1)一輛客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3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火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3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上面兩輛車如果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兩車會怎樣(同時用手勢表示)?(生答,師板書課題。)
(二)、演示操作、學習新知
1、用課桌做公路,同桌左邊的同學做客車司機,右邊的同學做貨車司機演示上述兩車每小時相遇的情況。
注意引導:(1)、“同時”“相向”“相距”“相遇”各是什么意思?
(2)、兩車是不是在桌子中間相遇?
(3)、相遇點應該靠近那輛車?
(4)、兩車各小時各走多少千米?
2、編題、并解答
(1)、找幾位同學說一說剛才演示的過程可以編成什么樣的應用題?兩輛汽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5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3小時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2)、你們認為這一題中哪些條件比較重要?
強調兩地、兩車、同時、相向、相遇、相距等條件的重要性。
(3)、讀題,理解題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演示題意
可以兩人合作用小橡皮演示,也可以兩人一組走一走。
(4)、列式并計算
50×3+40×3(50+40)×3
(5)、請幾位同學分別說一說兩種列法的每一步各是什么意思?
(6)、檢驗是否合情合理。
3、嘗試應用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相遇問題,你能不能選擇其中的一些編成應用題并解答?
(生匯報交流、師適時點撥)
4、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種有關兩種物體運動的問題——相遇問題。大家能總結一下應怎么解嗎?兩種方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三)、作業布置
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用同學們比較熟悉的交通事例引入新課:我做“警察叔叔”,同學們做“小司機”。使同學們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的情境中。然后,我出了兩道題,讓學生只有回答好這兩道題才有資格上課。學生們解決這兩道題并不困難。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自信心。接著,我用手勢引出課題。
學生們初步認識了相遇問題后,讓學生用橡皮做小車同桌合作,在警察叔叔的指揮下,反復操作、試驗來理解相遇問題中的重要條件。隨后,讓學生把剛才演示的過程編成應用題解答出來。并討論兩種方法的區別和聯系。因為學生有了剛才的操作經驗,所以非常輕松地理解了題中的數量關系并解答出來。
最后,讓學生編出符合相遇問題模型的應用題,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縱觀這節課,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能積極主動學習,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通過學習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活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思想。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幫助,使每一位學生對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但是,這節課的不足之處還很多: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組織還不太周密,有待進一步提高;語速太快也有待提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