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來源:教育社區 2009-10-16 14:32:37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占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著,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圖文結合出示內容,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既要求學生能解決問題,又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鮮活的畫面很容易將學生帶到一個情景,吸引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在講解決問題時,要盡量創設一個具體的問題情景,讓學生感覺自己也置身其中,老師可以通過燈片或課件出示一幅圖,將抽象的文字敘述轉化為有趣的直觀印象,既可鮮活的將題目表達出來,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次創設的具體情景要留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可采取自主觀察、合作交流的方法,作為老師,要扮好引導的角色,不包辦,也不代替,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畫面,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找到了什么數學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或你想知道什么?讓學生逐漸掌握觀察畫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并且形成一種意識。
同時,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畫的順序,培養思考的習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利用這些條件可以求什么?讓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還有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說,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并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可以小組交流,也可同桌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通過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語言組織一道完整的題目。在學生的說過程中,老師不能武斷的否認學生的發現,有理的要肯定,不著邊的也要表揚,可以讓學生有成就感,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擇最優而取之,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P35頁的第3題,學生的描述會很多,加、減、乘、除法都會有,我們要結合單元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最好的編題和提問題。這樣既可以理解題目,又可以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多時候,只有會說才證明學生已經理解題目了,解起題來也感覺輕松。
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需要老師能創設觀察的機會。有時,將一個語言敘述的應用題轉化成一幅間筆畫,可以讓學生置身題中,輕而易舉的理解題目的意思,甚至通過簡筆畫將答案了然心中。在教學解決問題時,老師可在課前精心畫一些簡筆畫,讓學生通過畫去說,去觀察,培養他們正確的觀察習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