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4 19:16:02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四年級 語文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案整理及評課
教材分析:
文章充滿激情地歌頌20世紀,開篇便用“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點明中心、總起全文。緊接著,第二自然段進一步說明是人類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發明、發現,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下文三、四自然段用對比的方法,對第二自然段進行了細致闡述:20世紀將幻想變為現實,百年間的改變勝過了百萬年的總和。最后,通過第五自然段進行總結。文章各段落間內在聯系非常密切。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課件、搜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科技發展迅速,科技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
2.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科技發展、生活變化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照片中這位慈祥的老爺爺就是路甬祥,他是中國科學院院長,一個非常有名的科學家。
4.理解課題:讀過課題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
A.什么是呼風喚雨?——指名一生解釋。——引導: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其實是指能夠支配和控制……?——生答:大自然。——能夠支配控制大自然,多了不起呀,能把那種氣勢讀出來嗎?再讀課題。
B.是誰呼風喚雨?
C.為什么能呼風喚雨?——歸納:這個問題提得好,這個世紀是靠什么力量呼風喚雨的?
D.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個世紀?
E.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什么樣的?
F.為什么這個世紀能夠呼風喚雨?
相機板書:誰?靠什么?哪個?什么樣?為什么?)
二、全文初探
1.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棒,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默讀課文,隨時畫出答案。師板書:( )世紀,( )靠( )呼風喚雨。
[評:通過這一填空,把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便于他們瀏覽自學課文。]
2.交流,填空。
3.(指后兩空)考考大家,這兩個答案是從哪句話得來的?能讀一讀嗎?發現了嗎?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設問)
4.(指第一空)這個答案是從哪兒找到的?齊讀句子。縱觀全文,這個句子起什么作用?(生可能說到總起段、中心段)師引導:前幾天學課文,咱們學到了結尾和題目相照應,叫什么?(篇末點題)這篇課文呢?(引導為開頭點題)
[評: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教師主導,同時也注意了把空間留給學生,學生并沒有學過開頭點題,但聯系舊知,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總結。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舊知后,便把空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由篇末點題悟得開頭點題。]
三、精讀文章三、四自然段。
1.為什么說20世紀,人類靠科技呼風喚雨?那就需要研究一下20世紀之前的上百萬年,以及20世紀以來的一百年了。(板書:百萬年 百年)看看,這兩個時間段,有什么感受?
2.在如此漫長的百萬年間,在如此短暫的一百年中,人們的生活狀態分別是怎樣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
3.交流句子,第三自然段中你畫了哪幾句話?出示: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師引讀:那時候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那時候還沒有什么?能不能聯系我們的現實生活進行補充?出示: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 ),沒有( ),沒有( ),也沒有( )。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5.總結:在這長達百萬年的歷史中,什么也沒有,(板書:沒有……)想象一下,人們過的是怎樣的日子?(靠天吃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十分寂寞……)
[評:填空的設計,不單為了訓練學生說話,更是為了通過這樣的說話練習,讓學生感悟20世紀以前的百萬年中,人們的生活是如何單調寂寞,艱難貧困。
不足之處:作者寫20世紀前的百萬年,還是為了反襯20世紀的百年,兩者之間的對比關系強調的還不夠。教學中應該在抓住“幻想”這個點,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1.寂寞單調的日子中,人們只能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自己的幻想中。他們可能在幻想什么?(幻想能看到遠方的親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幻想能飛上月亮,看看那輪皎潔的明月;幻想能有一種快于騾馬的交通工具……)
2.過渡:百萬年中,這一切只能是幻想,人們只能在幻想中艱難度日。但是,在20世紀,僅僅一百年的時間中,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實。]
6.過渡:在長達百萬年的歷史中,人們一直過著寂寞無味,靠天吃飯的日子。但是,20世紀,僅僅一百年,人們的生活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畫了哪些句子?指名讀,出示: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人類生活的舒適、方便,是過去王公貴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7.看看這兩個分句,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可提示:第一個分句說的都是人們的發……?第二個呢?板書:發現 發明。能根據這些說說“發現”和“發明”的區別嗎?(發現:原本就有,后來人們才找到它,研究它;發明:原本沒有,是人們新創造出來的。)還能分別幾個例子嗎?
8.有了這些發現和發明,人們的生活有了哪些變化?比如:有了電話這一發明,相隔遙遠的人們可以隨時通話,互通信息,交流情感,電話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改變。你能這樣說一句話嗎?(提示生:也可以說發現、說物質生活)出示:
有了( )這一( ),( ),( )使人們的( )生活得到了改變。
[評:以上理解“發明”“發現”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這樣幾個層次:
A、出示分句引導發現,總結詞語。
B、根據分句理解詞語。
C、舉出例子深化理解,此環節中,學生開始的發言并不到位,提到發明,他們只想到了那些探月衛星、電子蛙眼、雷達等等,脫離了自己的生活。此時,教師引導:不單這些,從咱們的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是20世紀的新發明?這一點撥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于是他們馬上說出了如手機、電視、冰箱之類的日用品,這些都屬于20世紀的新發明。
D、說話練習,鍛煉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兩個分句其實照應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句中提到的這些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明和發現,是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第二自然段同樣是文章的總起段,此處教師總結時可以引讀句子。]
9.小結:即使相隔千里萬里,只要打個電話就能互訴情誼,只要利用網絡就能立刻見面,只要坐上飛機就能相聚相守,廣袤的地球好像一下子變……?(小了)所以,人們稱之為……?(地球村)
10.20世紀,人們有那么多的發明,那么多的發現,說也說不盡,回顧著這一切,你現在心情怎樣?(自豪、激動、高興)帶著這種感情,咱們一起讀讀這幾句話。
11.文章中還有了一句詩來寫這些變化,趕快找找,是什么?聯系上下文,你怎么理解這句詩?(下過大雪,許許多多的樹上都落滿了積雪,像開滿了白色的梨花。比喻人們的發明和發現很多。)能給大家讀一讀嗎?提示喜悅之情,齊讀。
12.把咱們剛才畫的兩處句子聯系起來看,同學們發現文章的寫作特點了嗎?提示: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13.過去百萬年中只存在于人們幻想中的東西,在20世紀的一百年中都變成了現實,順風耳就是……?千里眼呢?騰云駕霧呢?
14.這一百年的改變,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讓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能用自己的話評價一下這一百年嗎?出示:這是( )的一百年
四、回歸課題
正因為同學們所說的這一切,所以,我們不得不由衷贊嘆,20世紀確實是一個……引讀課題。
[評:作者作為中國科學院的院長,他是滿懷著自豪、激動之情寫作本文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文章有些片面。其實百萬年和百年之間,是量變積累到質變飛躍的過程,如果沒有那百萬年的積累,也肯定沒有20世紀100年中飛躍。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20世紀的戰爭死亡人數,超過百萬年中歷次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20世紀的疾病瘟疫爆發,也超過以往任何世紀。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現代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但也帶來了一種虛浮的繁華。教師授課時如果能把這些也傳達給學生,就會引發他們更深刻的思考,讓他們看待問題更加客觀、理性。]
附 板書:
29 呼風喚雨的世紀
百萬年:沒有……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百年:發明 發現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