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4 19:46:50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至于抄寫和大致理解詩意也不在要求之列。這首詩我以前已經帶領學生背過,所以,再指導背誦這
首詩已經不是我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學這首詩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檢查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就我班學生背誦古詩的數量而言,如果他們能把詩中的生字全達到會認,那么,多數同學
不但小學階段的字應該已經全部會認,中學階段也應該認了不少。所以,在復習古詩的同時,檢查
他們的識字能力,應為教學的重點之一。
2、理解詩意。
背詩的目的是感受詩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養,學習運用。因此,要求孩子在會
背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詩意,成了我教學的又一重點。
3、復習拓展。
孩子們背誦王維的詩已經不少。如何在學習本詩的同時鞏固加深對其他詩的印象,也是我
教學中應該考慮的。
4、理解王維寫景詩的意思,初步感受體會王維詩的風格。
在歸類理解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概括詩風的環節。雖然不夠詳細、全面,但通過學習,
讓學生初步感受王詩的風格,必將有助于他們加深對詩的理解,提高鑒賞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慮,我帶領學生對王維的詩進行了研究性學習。
一、導入。
王維的詩,我們已經背過幾篇了。下面我寫幾個他詩中的字考考你們,看你們認識嗎?(渭、
悒)。部分學困生不認識)。因此,學習古詩的第一步,必須要認識生字,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
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認真朗讀,記住字形,在把詩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背誦。
二、復習《送元二使安西》。
讓學生朗讀后試著說詩的意思。(經過部分同學一個詞一個詞的理解,加上老師對“元二
”、“安西”、“渭城”、“悒”、“陽關”等詞的解釋,同學們弄懂了這首詩的意思。)
三、回顧背過的王維的詩。
1、指名同學領背王維的詩。一個同學領背一首,共背了《山居秋暝》、《竹里館》、《雜詩》
、《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鳥鳴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八首。
2、選擇王維寫景的詩背誦。
同學們背出了《山居秋暝》、《竹里館》、《鹿柴》、《鳥鳴澗》、《送元二使安西》五
首。
3、理解前四首詩的詩意。
同桌先一首詩一首詩的交流詩的意思,然后分別指名試說。(多叫幾個同學)
四、感受王詩的風格。
1、合上眼睛,邊背誦王維五首寫景的詩,邊想象畫面。背完后談自己的感受。
2、通過老師指導,得出王詩的風格特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五、作業:詩配畫。
任選王維五首寫景詩中的一首,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回家畫一幅畫,并在背面用鉛筆題
詩。明天課前同桌根據畫的內容,猜測所畫的詩,并點評是否畫出了詩意,不當之后加以糾正。
教材要求的內容不多,我竟用了整整一節課的時間,有些老師可能會說,為了《積累、運用》
上的一首詩,何必浪費那么多時間?對此,我有不同的觀點。課本無非是一個例子。我們教學的目
的就是要把學生引向課堂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只要能夠讓孩子們學得積極,學得主動,
并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覺得都值。再說,背誦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教學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導學生
對詩的鞏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我覺得在這方面多花
點兒時間值。所以,進行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