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4 19:47:58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 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 濟醫院,另一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醫護人員在余震的危險中做著抽取骨髓的手 術,他們的努力是為了大陸青年能夠早日得救。 在設計教案時,我緊緊地抓住了兩個“靜靜地”以及“同一時刻”這三個關鍵詞。讓學生明白就在 同一時刻大陸和臺灣同胞為了小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海峽的生命橋 。 一、抓兩個“靜靜地”,給學生呈現兩副畫面 1、走進小錢的內心 要分析一個人的內心,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這個句子作為重點 句進行解讀,目的是讓學生走進小錢的內心。 學生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小錢病情嚴重,體會到了他的無奈,體會到了他的痛苦。接著我又讓他們 想想如此痛苦、無奈的小錢他需要什么。孩子們馬上找到他需要骨髓,并且也找到了適合他骨髓的 人。 有了適合的骨髓后他的內心又有了什么變化。學生們很快想到了一個詞“希望”。正因為有了希望 ,他的生命有了可能,此刻他的內心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孩子們很快想到這時的小錢內心是充滿 希望,充滿期待。 2、走進臺灣青年的內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這個關鍵句子。首先讓學生說說當他躺在病床上時,外部 的環境是怎么樣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當時他所處環境的危險。把學生帶進地震這可怕的情境中 去。 接著我問孩子們,假如你在這么可怕的環境下,你會想到些什么?目的是為了走進青年的內心。他 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都會擔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 “為什么不去看看自 己的家人,仍舊這么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呢”?學生很快找到 “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 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這個關鍵句子。 二、用“同一時刻”串起畫面,體會愛的偉大力量 這個故事發生在同一時刻,兩幅畫面的聯結點是“同一時刻”這個關鍵詞。因為有了小錢的痛苦、 無奈以及期望,才有了臺灣青年的那份堅定以及奉獻。他們兩個人的內心是在同一時刻展現在學生 面前的。 在課前我曾出示臺灣海峽的畫面,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在如此寬的海峽上要架構一座橋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實上,這座橋架設成功了。而且就在小錢以及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那個時刻架設 成功的。他的成功源于青年、李博士、醫護人員以及許多海峽兩岸人們的關心與幫助。他們的幫助 就是海峽兩岸同胞間的愛。而且這是建立在許多生命上的愛。而這座橋不僅是生命橋,也是友情橋 、連心橋、愛心橋。到這里學生也明白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其實就是愛的力量。 因此在教學的最后階段我設計了一個深情呼喚這座橋的環節:“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一讀這座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帶著青年的愛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帶著臺灣與大陸 同胞的愛讀一讀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一次又一次的遞進過程中,這座橋不僅跨越了這臺灣 海峽,也跨進了每個孩子的心中。
留下的遺憾: 在教學過程中的總感覺是沒有把學生的情激發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溶入到朗 讀中。這讓我感到惋惜,當然,我不能埋怨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課,卻在反思我的教學怎么就不 足以去吸引學生呢?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我沒有用自己的情緒帶動起學生的情緒,在語言上沒有較強 的感染力。 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感悟。比如“沉著”一詞,雖然我在課堂上輕輕掠過,但沒有 點出這個詞。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卻沒點出詞語背后的意義。記得一位老師說過:老師在文 本中發現“金子”,告訴學生這是好東西,更應該把它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會應用它,這才是語 文教學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學中,更應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秀的東西,教給 學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