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19:35:16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六年級 教案
《月光曲》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17課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來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新教師在教學中體現如下幾點優勢:
一、“學科融合”,體現現代教學新理念
1、“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聯系,學科間整合”的語文教學策略,應當是二十一世紀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命題。本課教師在教學中適時的進行學科間的整合,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借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觸發學生的情感情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好的領悟文章的中心。
二、讀悟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1、課文之美能夠意會,卻很難言傳,而讀則能充分發揮出表情達意的作用。所以說,語文課堂教學中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月光曲》不僅故事發生的環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內容更美。教師如果囿于《月光曲》內容的講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學生也難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本堂課避免了這一點,讀是貫穿始終,默讀、輕聲朗讀、自由朗讀、范讀、配樂朗讀、引讀等舉措,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及表達情感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再現課文的意境,從而把課文的內容、詞句的理解、感情的體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感情也得到一定的申華。
2、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步步深入,環環緊扣,如此方能實現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發展意義。如整堂課教師引領學生通過讀課文、談感受,找句子,讓學生融進自己的思想,移位動情,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三、注重收口,建立開放的目標意識。
俗話說“編筐編籮,全在收口”是因為好的收口,筐、籮才會結實耐用。一堂好課的結課也是如此。同時閱讀教學既要以課文為范本,又要超越課文,盡可能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新老師做得極為成功 我們知道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充滿著挑戰和機遇的信息時代,是立足現代、走向未來,立足中國、走向世界的教育創新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的價值追求必須反映新時代的價值觀念。在追求教育價值的過程中,教師的觀念更新是關鍵。
《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這首著名鋼琴曲的傳說。那天,貝多芬來到一個小鎮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來到小茅屋被盲姑娘懂音樂、愛音樂的談話所感動,即興為盲姑娘演奏,表現了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執教《月光曲》一課,新教師沒有拘泥于“同情勞動人民”這一主題,而追求教育價值的創新教育,敢于打破教參的束縛,樹立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的時空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學《月光曲》時,她著眼于學生發展,建立開放式的目標意識:
1、公德意識。貝多芬樂意為窮人盲姑娘演奏,這是藝術家良好素質的體現,她引導學生領會其高尚的首先情操。
2、創新意識。她讓學生感悟藝術的創新源于生活,藝術的真諦在于為全人類服務,
3、挫折意識。她引領學生體會雖然盲姑娘雙目失明,卻酷愛音樂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盲姑娘對生活的信心和對人生的執著追求。并告訴小朋友作為健全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快樂!。教師結課時還出示貝多芬的畫像及其名言“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中心的領悟,對貝多芬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拓寬了知識領域。這樣的結尾有如品嘗香茗,讓人滿口留芳,回味無窮。
四、教路清晰,圍繞一個主問題。
教學開始,教師明確的拋出一個主問題,貝多芬一共為盲姑娘彈了幾首曲子,分別在怎樣的情況下彈的?教師以此為點,進行層層剝筍,點面結合。
五、評價及時,體現了教師的較高的教學機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