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6 21:27:09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 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 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新課
配著優美的古箏曲,老師動情的講述:
同學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言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與現在的白話文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話是枝葉,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想認識、了解文言文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一文。(板書課題)課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兩個小孩兒學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么來描述這個故事的,大家想知道嗎?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自讀課文。請你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話讀通順。把不好讀的字詞和句子標出來,可以出聲讀,可以默讀,邊讀邊圈圈畫畫。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
b第一次讀文言文你有什么感受?
4.師配樂范背課文。
5.與學生交流讀書感受。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6.學生再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7.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8.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把全文的意思說一說。
3.看著插圖說說文章的意思。
4.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5.提示文中“之”的用法。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業:
(書面作業)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