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11-07 12:58:17 下載試卷 標簽:說課稿 語文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記敘了湯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釣到的大鱸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公共規定。教這篇課文,不但要指導學生認認真真把課文讀好,弄清課文講的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明白課文要揭示的道理。李玉敏在執教第一課時就在進行著、準備著思想教育,為第二課時學習奠定了基礎。
李老師在第一課時,由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抓住重點詞理解品讀句子——由句及篇,引向全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一、在識字中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識字要以兒童已有的識字材料作為主要因素,結合生活經驗,力求識用結合。”李老師在指導書寫“垂”時,為了加強記憶,創編了兒歌:春天來了,千萬棵小草從土里鉆出來,長得高一點,下面的橫寫得長一些,長得矮一點,下面的橫就寫得短一點。并讓學生注意橫寫在橫中線上,豎寫在豎中線上,還有哪些筆畫要注意些好,綠意盎然的春季,學生對小草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老師創編的兒歌正好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力求識用結合,讓教學在學生鮮活的生活中展現。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老師在行間輕輕地把孩子的筆擺正,把孩子的腰扶直,在這些不經意間滲透著對孩子的終身教育。
二、品詞悟句生動、細致
李老師的課堂品詞悟句生動、細致,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生字中的兩個動詞“釣,拖”進行品讀、理解,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對句子的理解。“湯姆小心翼翼地把魚竿拖出水面。哇!一條他從未見過的大鱸魚!”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句子,“拖”到底說明什么?又引導學生抓住下面的“從未見過”理解魚的大,這樣在反復的品讀和感悟中,學生最終理解了“拖”字,又水到渠成地引出一個語氣詞“哇”。在“拖”上花了整整8分鐘時間耶!在理解“小心翼翼”時,她運用了“聯系上下文理解法”,感悟拖魚小心,體會魚之大。在引導學生理解“弧形”時,她運用“教師講解法”講解平時魚竿不彎,感悟魚之大。在引導學生理解“提”時,她運用“直觀演示法”,動作演示,體會鱸魚之大。在引導學生理解“不情愿”時,她運用“生活體驗閱讀法”。 李老師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訓練,反復朗讀感悟,體會語言的優美,用詞的精當。課文讀得透徹,這樣生動、細致的品讀,學生想不了解都難。
李老師的課堂,在“枯燥”的第一課時中透著精彩。闡述了教什么,教給學生享受文本,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內心情感,教給學生學習的能力。呈現了怎么教,用老師的真情與智慧在教,傳授學生一生受用的動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