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08 19:27:52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8—9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時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解釋生活中的事情。
課前游戲 創設小豬超市開張的情景,從三大組同學里面各選出一名代表參加慶祝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抽簽“選隊員”活動,喚起孩子們關于隨機的生活經驗,為建構科學的“一定”、“不可能”、“可能”的認識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在摸球中自主建構
(一)從不透明袋中摸球,推斷袋子里裝了什么顏色的球。
師:小豬邀請剛才幸運選定的三位小朋友分為三組,參加摸紅球比賽,按照摸到紅球的多少來排名次。
1.明確比賽規則。
(1)一個摸球,一個記錄。
(2)任意摸,每人摸球后大聲說出摸的結果。
教師示范怎樣才是任意摸。明確要求:學生在摸球的時候也要做到“任意摸”。
(3)記錄的同學根據摸球結果用打勾的方法來記錄。
2.組織比賽。
(1)進行摸球、記錄結果。
①在第2次摸完后組織檢查記錄情況,此舉既是檢查記錄對錯,也是引導看懂復式的記錄表。②讓學生感受到:雖然心里非常想摸到紅球,但不見得就能摸到紅球,體會隨機事情的發生與主觀的喜好無關。
(2)觀察結果、提出想法。
①看統計表,小結摸球情況。
②問:看到這樣的摸球結果,孩子們有沒有什么想法?
隨孩子們的回答依次出示袋中的球。
(設計意圖:從知識的科學性來說,可能性是對下次摸球結果的預測,不能根據已經摸出球的情況來判斷下次摸球的結果,即不能根據前面已經摸出了6次紅球,就斷定第7次也能摸出紅球,更不能下結論:一定能摸出紅球。所以,從透明袋子里摸球更好些。但從學生的學習心理來說,學生看到袋子里裝了什么顏色的球,他就能依據生活經驗做出摸球結果的判斷,對摸球活動也就倍感無趣。而從不透明袋子里摸球,有懸念,學生對摸球也就有了向往。本環節的設計意在尋求上述兩種視角的和諧。讓孩子們在興趣盎然中摸球,又在推理中揣測袋子里裝了什么球,為從透明袋子里摸球做了較好的鋪墊)
(二)從透明口袋中摸球,領悟“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數學含義。
1.認識“一定”。
師:剛才我們根據摸球結果來猜測袋中裝的是什么顏色的球,孩子們的表現都非常棒,讓我們再回到這3個袋子。
(1號袋)問:接著摸會是什么顏色的球呢?
學生先猜再摸。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