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15:00:15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75頁|例1、例2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和解題的基本步驟,掌l握列方程解答兩步簡單應用題的分析方法,能正確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題。
2.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分析審題的解題習慣。
教學重難點:找出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出示《今天我當家》錄像①。(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想用零花錢中的20元買一份禮物送給媽媽,剩下60元捐給希望工程。)
2.指名說出儲蓄罐里已經積了多少元錢。
3.讓學生說出解法。(算術解、方程解)
4.導人:怎樣列方程來解答步數較多的應用題呢?.
5.揭示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
1.出示錄像②。
(今天正好又是星期天,爸爸說,該由我當家,讓媽媽好好休息。早上,我煮好牛奶,拿著爸爸給我當家的錢就上街買了三個特香包,每個4元,還剩下98元。你猜猜,我爸爸到底給我多少錢當家呢?)|
2.學生列方程解答。
3.指名回答,并說說是怎么想的。原有的錢數-用去的錢數=剩下的錢數。
解:設給我x元錢當家。
x -4×3=98
x -12=98…
x =110…
答:給我110元錢當家。
4.檢驗。
把x=110代入原方程,左邊=11o-4×3×4=110-12=98,右邊=98,左邊=右邊,所以x=110是原方程的解。
5.出示錄像
(吃了早餐,我拎著菜籃子,哼著歌兒來到市場,心想,媽媽平常最喜歡喝葡萄酒,對,就買兩瓶吧。回家路上,我碰見也去市場買菜的郭老師,郭老師問我這葡萄酒1瓶多少錢今我愣住了,買酒時,只是付出30元,找回3,元。忘了問每瓶葡萄酒多少元啦。)
6.讓不同列法的學生說說他是怎么想的。
7.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8.看書質疑。
三、鞏固練習
1.張艷從食品櫥里取出3袋面粉包餃子,用去1.2千克,還剩0.3元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軍
2.張艷把8朵鮮花插到花瓶章中,這時爸爸捧回2束同樣朵數的筆鮮花,現在一共有20朵,爸爸問:我捧回的鮮花每束有多少朵?找出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后列出方程。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有什么收獲?
五、開放性練習
出示錄像④。
(忙了一整天,一頓豐盛的晚餐總算準備好了。我數了數錢,還剩下才46元,于是來到水果攤前,看到蘋果j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4元、草莓每1千克8元、桔子每千克3元。可我犯難了,除了買水果外,還得留下18j元買生日蛋糕。)小組討論,匯報可以怎么買。
六、作業
課本第78頁第2.3兩題。
附:板書設計
教學設想
國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改變課程內容繁、難、窄、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習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1.改革例題呈現方式,增大學生探索空間。
數學的學習不應成為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而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勵學生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基此認識,我們把要講解的例題變成適合學生探究瓶的素材,呈現出真實的有探討價值的實際生活問題情境,以《今天我當家》中的上街購物用錢找錢的實際情境,讓學生在嘗試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增強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2.突破練習常規作法,激發學生發散思維。
現代的數學教育觀認為,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數學,不同的學生要學不同水平的數學,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學數學。只有個性化的學習,才能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具有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統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學生。為此,我們打破傳統教學的"鞏固練習"常規,把數學教學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課堂上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提供具有一定開放性、靈活性、多變性的生活情境,給學生的求異思維創設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創新習慣,發展思維的創造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o采取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的方式,面向全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優化數學建模過程,加強學生思維訓練。
以真實生活的原型進行數學建模,通過建模解模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在視聽(再現生活原型--看錄?quot;今天我當家")采頓有關數據中掌握多種類型的問題特點的基礎上將應用問題與數學問題聯系起來,從己知的數量關系推理、聯想、判斷出屬于哪類問題,如本節課的開放性練習,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之后,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來解答純數學問題。學生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在獲取問題信息、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把實際問題抽象轉化成數學問題,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再利用數學知識對數學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得到數學答案,然后再把數學答案返回到實際問題中去。即引導學生解模的過程正是對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性、深刻性、靈活性、多樣性。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上述要求的同時,還注意智能培養與情感教育的關系,著眼于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同時把課堂知識引向廣-闊社會,引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中獲得信息,體驗情感,增強市場經濟意識,學會理財,學會當家作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