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16:45:55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數學
也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如何真正發揮主渠道的作用,變“接受性學習”為“創造性學習”,關鍵在教師。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勇于創新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一、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教學和諧情為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創造一種民主、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馳聘想象,敢于標新立異。反之,如果課堂氣氛過于嚴肅,就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的思維。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意滲透轉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接著我用親切、溫和的語氣對他們說:“今天這節課讓大家都來當小老師,用我們所學過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
有些方法屬一般常規思路。有些方法則展現了學生具有較高的創造性思維水平,出乎老師的意料。盡管他們目前的知識水平還不能從理論上加以證明,但他們憑直覺的這種大膽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是在十分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取得的一種獨創性的結果。
二、激勵性評價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就告訴我們:創新是人的本質特征,是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的“標新立異”的現象,要滿腔熱情地評價,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講得真好!”“你真聰明!”“這個見解很獨特!”或“不要緊,慢慢說”,“你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勵。對出現的簡捷的算式,寫上“優+有創造性”的評語或另外加分。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產生更強烈的創新意向。
如在一次復習課上,我出示了一道多解的應用題:某水泥廠去年生產水泥32400噸,今年頭5個月的產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產量。照這樣計算,這個水泥廠將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當大部分學生按常規思路列式后,老師啟發、點撥是否有更簡捷的算法,經過思考有幾位同學列式為: ×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題思路:把去年全年的產量看作單位“l”,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產量為 。全年完成的產量就是12個 ,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數為: ×12-l。
這樣教學不僅實現了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而且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多中選優,好中求佳的獨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精選思維材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保證
創造性思維決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思維的流暢、求異也不是純靈感的產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用一張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長方體無蓋紙盒,這個長方體的容積最大可能是多少?
同學們興致勃勃地紛紛在紙板上畫起來,大部分學生得出了這樣一個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米)
對此,老師不置可否,不做評價。稍頃,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到黑板上畫出了另外一種剪法。
35×10×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屬常規思路,從四個角中剪去了四個邊長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費了硬紙板,顯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盡管剪法二在思維的深度和獨創性上都較方法一進了一步,但還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揚了剪法二的學生,并肯定其思維靈活性的同時,指出這還不是最好的方法。接著進行誘導:“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是長方形的面積大,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那么這道題,你還有別的剪法嗎?”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創新的意識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終于有學生畫出了如下的剪法。
20×20×5=2000(立方厘米)
這樣的訓練,真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意識。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在于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生真正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其次要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從培養新世紀人才素質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到開發學生創新潛能的重要意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