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16:48:50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五年級 小游戲 教案
教學案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認識平面圖形”。
活動一:
在復習立體圖形老師創設情境引出平面圖形后,開展了以下幾個活動:
師:你們能從桌面上的這些物體中,找出這樣的圖形嗎?請同學們先自己找一找,摸一摸,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我發現長方體中有長方形。
生2:我摸出了三梭柱中有長方形也有三角形。
生3:我看到了圓柱的上下面是圓形。
生4:我發現這個牙膏盒中有正方形也有長方形。
生5:我發現正方體中有正方形。
……
師:同學們真棒,發現了這些平面圖形就在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身上。
(課件演示:從正方體分離出正方形,從圓柱體上分離出圓,從三棱柱上分離出了三角形,從長方體上分離出長方形。)
活動二: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發現了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安在立體圖形上,你能想辦法讓他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住在紙上嗎?
生:能。
師: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組討論,比一比,哪個組想的辦法多。
生1:可以把這些盒子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盒子畫一圈。
生2:用紙包在立體圖形的上面,用手沿著邊便勁摁,就會有痕跡。
生3:用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用印泥印在紙上,紙上就會有圖形。
生4:我用圓形印章來印,紙上就會有圓形。
……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的辦法比書上的小朋友的還要多。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畫一畫或印一印。
生:想。
師:小組合作完成,每組至少用兩種方法來制作,每種圖形至少要有2個,(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物體描出來的,描的是什么?最后點生到黑板上把圖形分類擺放。)
活動三:游戲活動。
1.找一找:
讓學生離開座位去觀察、找一找、摸一摸,我們教室里面,哪些物體的面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
2.猜一猜:
老師說出圖形的特點:讓學生猜老師身后手里的圖形是什么?
3.拼一拼:
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可以用各種圖形畫,也可以用現有的圖形拼組。
學生拼出太陽、汽車、小草、還有房子……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開放,學得十分積極主動,玩得開心,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反思這些活動有以下特點:
一、在活動中感知。
《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面的關系還很模糊。因此,教師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揭示了體和面的關系,獲得新舊知識的連接,同時,通過小組活動,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感悟出由物體可以抽象出面,同時,通過小組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
二、在活動中探索。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傳授——接受”模式為“探索——發現——再創造”的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具有充分再創造的通道,激勵了學生進行探索,再創造的活動。“你能想辦法讓他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住在紙上嗎?”學生經過積極自主地思考,創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說“可以把這些盒子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盒子周圍畫一圈。”有的孩子說:“可能印一些印泥,再印在紙上”……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而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得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景中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在活動中深化拓展。
采取游戲的形式鞏固所學的知識,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學生離開座位自由地找一找教室里面哪些物體的面是我們學習的圖形,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猜一猜,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放手讓學生自由拼圖,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欲望得到滿足。在學生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學生豐富的想象,拼圖活動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整個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玩中掌握。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