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18:03:07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數學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數學十一冊85——87頁。練習二十二第2----6題。
設計思路:
1、數學來源于生活,課件中出示的幾種生活中的圖形都有圓,很自然的就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
2、強化操作,在操作中探究,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圓的特征。
3、運用課件,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動畫的效果,讓學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4、將知識還原于生活,運用于生活,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起源于生活,又能應用于生活。
5、倡導合作意識的形成。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學習方式三個維度(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之一。合作學習將個人的競爭轉化為小組的競爭,有助于朋友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的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注重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讓他們在合作與交流中獲取知識,培養了合作意識。
知識與過程目標:
①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會用字母表示圓心、直徑、半徑。
②知道圓的位置是由圓心決定,圓的大小由圓的半徑決定。
③理解并掌握圓的簡單的特征,如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技能目標:
①會用圓規畫圓。
②根據圓的半徑(直徑),能正確地求出它的直徑(半徑)。
③能用圓的簡單特征解釋為什么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應安裝在哪里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從直線型平面圖形過渡到曲線型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②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圓的簡單特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折、量、比、算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③通過生活中圓的物體的多樣和圓的知識用途真多讓學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用圓規按要求畫圓。
學法指導:動手操作,結合觀察、分析、推理。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教學圓規 圓若干。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圓規、直尺、三角板、剪刀、彩筆
教學過程
一、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童話是我們學校的特色。老師今天就用童話故事介紹一位數學王國中的朋友,給大家認識。他是誰呢?他是我們下象棋的棋子,因為每個象棋的棋子都是圓溜溜的,所以他的名字叫圓圓。
圓圓覺得自己的本領可大了。你瞧世界上到處都是他的兄弟,(多媒體出示硬幣、鐘、光盤等實物圖。)硬幣、光盤、鐘面都是圓形的物體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
學生舉例,注意糾正學生的語言(籃球不是圓,它是球,不過它的切面是圓形的。)
課件演示生活中的物體:硬幣、鐘表面等,從這些物體中閃動、抽象出圓,指出圓是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回答后,貼出課題:圓的認識。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圓,在自然現象中也有很多圓。如:光環、明月、平靜的水面上漾起的漣漪等(多媒體出示)。這些都很美。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展開新課。
(一)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為了能使同學們自己去認識圓,自己發現圓的特征,我們先來在紙上畫幾個圓。請同學們畫三個大小不同的圓。
2、剪一剪。將你畫的最小的那個圓剪下來,好嗎?
3、折一折。對折,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再從另一個角度對折,請同學們別急著打開,拿在手里。好,打開,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呢?指名說說自己的發現。
(1)學習圓心的知識。三條折痕有個共同的點,這個點就是我們畫圓時,圓規的針尖的一腳固定不動的點呀,這一點我們把它叫圓心,用字母O表示。與其他同學說一說,大家相互之間交流一下。
(2)認識半徑和直徑:
①動畫演示,理解半徑和直徑的定義。
②判斷: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說明理由。(多媒體)
③半徑、直徑的特征。
比賽:在老師發下來的圓上畫半徑,給你15秒鐘時間,看誰畫得又多又準確。
反饋:畫了幾條?還能再畫嗎?說明什么?(半徑有無數條),現在請你量一量這些半徑,又有什么新發現?(每條半徑都相等)出示大小不等的兩個圓,它們的半徑相等嗎?所以半徑相等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在同一個圓里)
前后4人討論,直徑有這個特征嗎?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
小組討論: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什么特征?直徑有什么特征?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板書: (1)d (2)d=2r r=d/2)
對照課題上的圓,指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小結:圓的大小由半徑決定,圓的位置由圓心決定。(板書在課題上)
(二)畫圓:
1、認識圓規,了解各部分的名稱及作用。
2、 試畫一個圓。
3、 交流畫法;師適時板書畫圓的步驟,并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圓。
4、讓學生將自己所畫的圓剪下,備用。
三、學習目標反饋。
1、判斷題。(對的劃“√”,錯的劃“×”。)
(1)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 )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
(3)畫一個直徑為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是4厘米。( )
(4)直徑3厘米的圓比半徑2厘米的圓大。 ( )
四、小結。把你本節課的收獲告訴老師?
五、知識延伸。
拓展練習。在下圖中,看到了什么條件,你能想到什么?(多媒體)
六、知識應用。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井蓋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明。并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圓。
1、學生討論,個別發言。得出:因為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圓的車輪在滾動時,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始終保持不變,這樣,汽車在前進過程中,就會保持平穩。所以車輪要做成圓的。
2、提問:如果車輪制成方的,坐在車上的感覺會怎樣呢??
3、啟發:我們學的數學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我們要學會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問題。
七、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85——87頁。
六、課后作業:練習二十二第2----6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