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20:11:08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一思想,已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接受。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數學教學應從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不斷溝通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下面我就 “人民幣的認識”一課中的教學談談自己粗淺的體會和認識。
一、初步感知人民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一個好老師不只是會教學生,更善于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呈現出求知若渴的狀態,為學生參與學習創設最佳心理環境。學生只有在這種情景中才能輕松地自學,自主地建構知識模式。
上課伊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到過商店買東西?有沒有到過書店買書?都用什么去買?”(用錢去買)“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錢。世界上的錢有很多種,每個國家的錢都有自己的名稱。美國的錢叫什么?(美元)。日本的錢叫什么呢?(日元)。英國的錢又叫什么呢?有誰知道?(英鎊)。法國的錢叫什么?(法郎)。那么,有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呢?(人民幣)。” “為什么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呢?”“因為我們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所以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看看有關人民幣的知識你懂多少?”短短的開場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接下來,我進一步以課件中情景。 將人民幣分類引導:這么多的人民幣放在一起,多不整齊,請小朋友按規律分一分,好嗎? 學生把人民幣進行分類. 設問:你是根據什么分類的?學生回答后板書:(1)紙幣、硬幣。(2)數字。 (3)元、角、分。小結:人民幣按形式分類,可分為紙幣和硬幣;按數字分,可分為1、2、5、10、50、100。按單位分,可分為元、角、分。再用課件演示 。將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滲透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激發學生動手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學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實踐,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進一步認識人民幣。
二、識別人民幣,拓展學生的觀察視野。
學生對人民幣都有較豐富的感知經驗,也有較強的觀察興趣,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識別方法,但是他們的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雖然這些孩子的生活基礎已能使他們初步認識一些人民幣,但那種認識是屬于一種無意注意,現在我需要他們將這種認識轉化為有意注意。因此, 我覺得教師要做必要的引導,拓展學生的觀察視野。本節課,探究新知 1.獨立識別人民幣。 2.說說識別方法。3.總結特征,歸納重點識別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有效進行。
過程:教師先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認人民幣的,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生:根據數字和單位。生:根據圖案。生:大小。等等。師出示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它們各有的標記是什么?一起總結:識別人民幣可以從人民幣的大小、、面值、顏色上來記住。驗正學生認識情況,進行二項小游戲:(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2)我說面值,你起舉相應的面值。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觀察視野。
三、實踐活動,了解元、角之間的關系。
在實踐活動中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充分創設情境,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的獲取知識,體會教學的使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
本節課,進行兌換人民幣,教師:一張2角的人民幣,可以換幾張1角的?(指定一名學生與教師兌換) 課件出示驗正。教師:一張5角的可以換幾張1角的?誰與我換(指定一名學生與教師兌換)課件出示驗正,還可以怎樣換呢?學生與學生互換(5角換3張1角和一張2角;換2張2角和一張1角的) 最后,讓學生自由換。學生在換幣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模式,師生是一種友好、平等、朋友式的關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能大膽地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不斷優化自己的思維模式。通過多角度的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空間自然伸展,極大限度地開掘了學生創新能力。
四、創設購物情境,開拓學生創新
知識的構建往往要經歷“實踐—理論—實踐—理論”的過程,循環反復,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課終以購物活動為主線,寓游戲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一)師:人民幣的知識是很豐富的,人民幣的作用也很大的,我們經常要用人民幣去購買一些東西,這是一些學習用品(課件展示),每個學習用品都有價格,如果你有一元錢,你會買些什么?你是怎么買的?(活動二) 師: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幣來購買自己喜歡的學習用品呢?你想帶多少錢,去買哪些學習用品呢?
(活動二)逐步提高活動的要求,并引發新的問題“用錢”“找錢”,由于問題條件開放,策略多樣,給學生以很大的思維空間,學生為了找出多種不同的付錢方案,自發地思考著問題,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數學是有用的,來自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激起學生的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的獲取知識,體會學習的使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
這節課,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加深了認識人民幣,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性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把學到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進行了知識方面的練習,培養了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整個教學活動過程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理念。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