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20:39:07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培養合作意識,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
3.結合實際進行估計,初步體會數位、數序及數量多少的觀念。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標題是“生活中的數”,從中可以看出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百以內數的知識,這是學習本單元及本節課的重要資源和必備的基礎。這節課的教學應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讓學生充分感受數的意義。課本提供了豐富的情境資源:數豆子、做游戲、寫門牌及抓小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緊張有趣的活動中加深對數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縣級實驗學校,教學條件較好,學生大部分來自城市。新教材實驗已有三年的時間,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也總結出大量的教學經驗。學生平均年齡不大,入學前已經進行了一年的學前教育,進入一年級后經過半學期的指導,學生基本上能夠有條理、有秩序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實際生活中,學生對大于20的數接觸的機會不是很多,缺乏生活經驗,在脫離實物的情況下抽象地數數,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設計〗
(一)設疑激趣
(教師事先準備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在其中一個里面放上一些豆子(內裝22粒),另外一個是空杯。教師給學生展示一下,讓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生:有兩個杯子,一個裝有豆子,一個是空的。
生:老師,你拿兩個杯子來做什么?
(二)正確估計
(教師舉起其中一個裝有豆子的杯子。)
師:同學們都很注意觀察,問的問題也很好,老師今天帶來的杯子里裝有一些豆子,你們猜猜看里面有多少粒呢?
(學生對杯子里豆子數目多少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確,因而說法不一。)
生1:有30粒。
生2:有40多粒吧!
生3:不對,也許比40粒還多,也許是50粒。
(在學生爭論不休時,教師微笑著取出另外一個空杯。)
師:同學們,我們先在這個空杯中裝進10粒豆子,看一看。
(教師一邊說一邊帶著學生一起數10粒豆子,放入空杯中。讓學生觀察,然后拿出第一個杯子。)
師:現在你能估計出這個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嗎?
生1:我估計有20粒。
生2:我估計比20粒多一些。
生3:我想,杯子里的豆子有兩把多,一把大約有15粒,我估計有30粒。
師:誰估計得比較準確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找兩名學生到講臺前,其他學生跟著一起數。1,2,3,4,…一個一個地數,最后是22粒。)
師:同學們還有其他的數法嗎?
生4:我可以這樣數:一五、一十、十五、二十,還剩2粒,與20比較接近。
生5:我數的方法是這樣:先數出10粒放一堆,再數出10粒放一堆,最后還有2粒,一共是22粒。估計20粒的同學最接近。
師:同學們說得真棒!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地評價,鼓勵和引導用不同的方法去數數。同時在屏幕上出現數字:“22” ,對估計較為準確的學生給予肯定。)
(三)小組合作,加深理解
師:下面我們就用剛才學到的方法,在小組里做一個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一個同學抓小棒,其余同學估計是多少根。估計完成后再數一數,看哪位同學估計得最準確。教師在組織學生活動的同時要指導學生進行交流,同學之間相互說一說是怎樣估計的,是用什么方法數的。讓學生逐步養成善于合作、樂于表達、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學生數小棒的方法有很多種,不要求有統一的方法,只要數的結果正確,數數的過程熟練即可,數數與實物不相符的給予個別指導,選取幾種數法特別的在班內交流。
(四)寓教于樂,探索新知
師:做完游戲我們再來看屏幕上的數字。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下。
(學生齊讀。)
師:看到22這個數字,你們有什么問題和老師交流嗎?
生:老師,這是剛才數出的一杯豆子的個數,數字都是2,兩個2一樣大嗎?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同學們你們怎樣看呢?
生1:兩個2應該一樣大,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上。
生2:我不同意剛才同學的回答,兩個2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會表示不同的意義,它代表的數也就不同。
(教師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計數器。)
生3:兩個2,右邊一個2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左邊的2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
生4:左邊的2用兩捆小棒表示,是20根;右邊的2,它只表示2個一根。合在一起才是22根。
師:這些同學說得真好,現在我們一起拿小棒來試一下。
(學生一邊讀數一邊拿小棒。)
師:哪位同學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
生4:33,44,也是這樣的數。
……
師:同學們認識了數位,知道個位和十位不同,那么右邊起第三位又是什么位呢?
(學生齊答是百位。)
師:百位上的一個1是多少?
生:百位上的一個1表示100。
(出示帶有計數器的數字,讓學生認識100,然后指導學生在計數器幫助下學寫兩位數。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5頁“寫一寫”及“練一練”的第2題,對兩位數的寫法及數位的意義進一步鞏固。)
(出示“練一練”的第4題。)
師:小熊今天要給新建的房子寫上門牌號,可是它遇到了困難,同學們能幫助它嗎?
(全班學生一起完成,進行交流;并把結果填寫在課本上。)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做一個接龍游戲可以嗎?
(按小組進行,一個同學報數接下來的同學繼續數,可以是正著數也可以是倒著數,數錯的同學表演一個小節目。)
(五)小結
(教師在愉快的活動后進行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相信同學們的收獲一定不小,哪位同學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學到了什么?
〖教學反思〗
“數豆子”是“生活中的數”的第二節課。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任務,教材通過智慧老人“抓一把豆子,估計一下有多少”這一富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引入估計活動,發展學生的估計意識。我在處理這個環節時,采用的是用一個透明的杯子裝進22粒豆子,讓學生去猜有多少,因為最初學生是無意識、無根據地去想,所以我用了一個詞“猜一猜”;然后我又取了10粒放入另外一個杯子,通過學生對這10粒豆子數量的感知,對第一個杯子中物體的多少有了大致的認識,然后通過推理去進行判斷,因而這個過程我又巧妙地將“猜一猜”改成“估一估”,讓學生學會思考,用推理的方法去估計,這對培養學生的數感是十分有益的。為了進一步結合實際正確地去估計,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較小,數豆子不好操作,因而用學生熟悉的小棒來代替,采取一個“抓小棒”的游戲,使學生對數形成感性的體驗,在具體活動中發展數感。
此外,整節課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活動,數一數、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讓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使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有學,真正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本課中我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幾個小組合作的項目,讓學生在活動中做自己能做、會做、要做的事,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思考、表達、交流及嘗試。
〖案例點評〗
1.發展學生的數感
本課中教師出示一個裝有豆子的杯子,引導學生先去猜一猜里面有多少粒,這實際上是體現了學生對數量的感知水平,可以看出學生的原有數感是有差異的;教師再數出10粒豆子放入第二個杯子,這就建立了一杯豆子與10粒豆子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去進行推理判斷,采取正確的估計方法;接下來是教師組織學生數一數,進一步去驗證學生的估計,在操作過程中建立實際數量與學生感知的聯系。教師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數數的方法體現了方法的多樣性,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有益的。
2.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豆子”的內容學生有較多的生活經驗。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抓小棒”“接龍游戲”等小組活動,關注學生從活動中獲得有關知識的體驗。教師還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注意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樂于和同學交流合作,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在學習中要敢于提問、認真聽取別人意見,充分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