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1 23:35:19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多少年來,口算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能正確、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備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評價的標準也簡單,即檢驗一個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鐘能口算多少題。很少從思維和應用的價值取向上去審視口算的教學目標。口算教學,那雪片般的口算卡,每日一練,每周一考,那般辛苦為了誰?學生一分鐘能口算多少題,就能代表他的數感好了嗎?在口算脫口而出的同時,他在生活實際中自覺地應用自己的口算本領了嗎?他的思維得到發展了嗎?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計算器的普及,快速的口算技能也難以與計算機的飛速、準確相抗衡。人們在生活中、生產中無論是遇到簡單的抑或繁難的計算都自然地選擇了計算器。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口算教學的目標和出路在哪里?
“幾百幾十的口算加減法”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內容,本文試圖通過對本教學片段的簡析,談談對口算教學的一些看法。以下是課堂中教學情景的描述:
國貿商場一雙普通運動鞋90元,一雙安踏運動鞋270元。黃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你們幫忙:我帶了400元,想買這兩種運動鞋各一雙,幫老師算一算,我的錢夠嗎?學生一個個都爭先恐后地算起來。然后我讓他們把各自的方法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再匯報展示各自的方法。
生1:我通過計算90+270=360 。因為360元<400元,所以黃老師帶的錢夠了。
師:你能通過計算出兩種鞋的總價錢,用事實來證明老師帶的錢夠了,但要知道老師的錢夠不夠,一定要計算出兩種鞋的總價嗎?
生2:我是把一雙普通運動鞋的90元多看成100元。100+270=370<400,所以證明黃老師帶的錢夠用。
師:你用先假設再估算的方法很快幫老師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我想知道你為什么把90元看成100元,不看成50元呢?
生:因為90接近100,100是整百數,算起來方便,而且把90看成100是多算了。多算了還小于400元,說明你帶的錢夠用。
師:你能把一個數想辦法變成整百數,并明白加數與和之間的變化關系,真會動腦筋。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3:我想100要加上300才會等于400,而90<100,270<300.所以我敢肯定老師帶的錢夠用。
師:你能把兩個加數都看成整百數來估算,很快找到答案,挺有辦法的。
生4:我想90加上70的和比200小,所以我知道夠用了。
師:同學們都很肯動腦筋幫老師想了很多的好辦法。今后你們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生話中的許多問題。根據這兩條信息,你還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生:我想知道一雙安踏運動鞋比一雙普遍運動鞋貴多少錢?
師:“貴”是什么意思?誰會解答這個問題?怎樣列式?
生:“貴幾元”就是多幾元的意思,用270-90=180(元)。
師:幾百幾十數的退位減法我們還沒有學過,你們可以怎樣口算。請大家互相說一說。
(學生思考討論)
師:誰來把他的算法向大家匯報一下。
生1:我是想27個十減9個十是18個十也就是180。
師:你能根據計數單位來想,不錯,同學們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我想70減90不夠減,就從百位借100,用170減90是80。再加被減數還剩的100是180。因為兩位數不夠減可以退位,我想三位數也一樣可以退位。
師:你能用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不簡單!
生3:我是把減數90看成100就多了10, 270-100=170,再把170加上10就是180。
師:對于××同學的算法,你想提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把減數90看成100以后算出的結果要加上10呢?
生:因為原來減去90看成減去100多減了10,多減了就要加上,所以要用減出來的差170加上10就等于180。
師:對于同學的回答,你們滿意嗎?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4:我用200減90等于l10,再用110加上被減數還剩的70就是180。
生5:我把90分成70和20,先用270減70等于200,再用200減20就是180。
生6:我用90減70等于20再用200減20等于180。
師:對這種算法,你想發表什么意見?
生:倒過來減,可以嗎?
生:我想是可以的,因為答案也是180。
師:你們還能舉出其他的例子說明這種方法是行得通的嗎?
生:能!例如120-30=90,如果用30-20=10,再用100-10也等于90。
生:我還知道為什么能這樣減,因為用30-20=10,說明20與30還相差10,那就從100里再還10就對了。這種方法其實和第四種方法有相似的地方。
師:好一個“倒減法”,你們實在太棒了。你們不僅大膽發現新的方法,而且還能自己想辦法說服老師和同學,我們把這種方法就叫做“二(1)倒減法”好嗎?運用這種倒減法,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問題?
生:要兩次相減。也就是倒減完之后,要用被減數的整百數再減去第一次減出來的結果。
師:同學們在口算270-90時想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對這些方法,你們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我認為第一、二兩種是普通的方法。不過大家都要弄明白,雖然普通,但容易想,因為想不出好的辦法,用普通的方法最保險。
生:我最喜歡“二(1)倒減法”,因為它很特別,又好用。
生:我喜歡用第三種方法,我平時口算就經常用。
師:同學們用多種方法來口算。盡管大家方法有所不同,但我發現大家在口算時都用了基本的思路。想一想,這一個基本的思路是什么?
(學生陷入沉思)
生:我們都在分出一個整百數。
生:我們都在想方設法“湊整”。
師:對!在口算過程中,我們都在不知不覺地應用了“湊整”的思路,把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再調整,使口算更簡便。
教學反思
一、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培養估算意識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應該培養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幾百幾十的口算中,教師不是直接出示書本例題的算式讓學生嘗試口算,而是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創設老師帶400元是否夠買兩種運動鞋的問題情境。對于情境中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特別是來幫老師解決問題,學生的興趣就更濃了。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學生的估算策略都有所不同。這些思路都是正確合理的,教師讓學生充分交流,展示各自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的過程中,既明白了幾百幾十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同時解決了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口算的興趣,逐步發展了學生的口算意識與策略。
二、重視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面對算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無論哪個學生,凡是以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自己的特點,以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都是有效的。因此在幾百幾十的加減法中,教師沒有因為要使口算達到迅速正確、靈活而強化某種方法,更沒有強調學生一定要用哪種方法來計算,而是為學生創設自由的思考與交流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思考方法,鼓勵學生獨立嘗試,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在這民主、合作、自由的氛圍里,對于“270-90”的口算嘗試,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思路,足以說明學生是有自己的數學現實的,學生的學習總是在自己已有知識基礎上的自我建構,學生的心靈深處不僅有求異和創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創造的潛力。這樣通過一道題的有效學習比訓練幾張口算卡來得收獲更大。
三、鼓勵質疑評價,培養反思意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對于學生思維成果的評價,并非是老師的專利。因此對學生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優劣,應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并對各種算法進行質疑、剖析。讓學生自己來評價,自己來反思。例如,在幾百幾十的減法口算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六種方法,都沒有直接評判對與錯、優與劣,而是引導學生對自己或同伴的算法進行質疑、評價:“為什么結果要加上10呢?”“對××同學的算法,你想發表什么意見?”“倒過來減可以嗎?”等等。教師沒有因為學生用多種方法算出結果而滿足,而是引導學生對這些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的評價也充滿了創造性,對于一、二兩種普通方法,學生的評價也出人意料,能辯證地認識普通與特別的關系,這不是辯證思想的樸實流露嗎?學生評出了自己的喜好,張揚了個性。特別是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的思路進行比較,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同學們用多種方法去口算,盡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種相同的思路,想一想,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學生經過思考發現,都是在想方設法“湊整”。如果學生原來的“湊整”是處于無意識狀態,那么,通過對自己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就增強了用“湊整”思路來解決實際情境中的各種計算問題的意識。不僅使結論得到進一步的凝練和升華,而且有助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學價值觀。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