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迷路
來源:奧數(shù)網(wǎng) 文章作者:劉婧 2009-11-12 15:14:22

姥姥是個老太原,對太原市的每個角落都了如指掌,若遇上陌生人問路,不管在哪個角落,她都能說得一清二楚。然而,這幾年由于她腿疼病又犯了,很少出門。
有一天,我和媽媽路過新修的開化市,看到那高大而富有中國特色的開化市場,高掛彩旗,剪彩開張,人多得把馬路都堵塞了。回到家里,我把看到的情景向姥姥一說,她老人家連聲說:“我得看看去,得看看去!”媽媽忙說:“鐘樓街、柳巷這兩年變化可大哩,再不是您原來見過的樣子了,您要去,我們星期天陪您去。”姥姥不服氣地說:“我還找不到那市場!”
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姥姥不在,我心想可能到鄰居家去了。到了晚上,媽媽下班了,姥姥還沒回來,這可把我們急壞了,上哪兒去找啊?正在這時候,院外一陣汽車喇叭聲,隨著傳來姥姥那朗朗的笑聲,我們急忙跑出去,只見有兩名警察叔叔正扶著姥姥走進院內(nèi),我嘴快,忙說:“姥姥,您上哪兒去了?”“唉,多虧了這兩位民警同志……”媽媽會意了,感謝這兩位警察叔叔,可是,他們連家也沒進,就匆匆告辭了。
進了屋,姥姥坐在沙發(fā)上,邊喝水邊說:“哎呀呀,鐘樓街、柳巷就是變化大,那大中市原來是個破破爛爛的木材市場,賣一些舊貨,真想不到現(xiàn)在變成這個樣子了,里面百貨、服裝樣樣齊全。”我忙問姥姥:“您去開化市了嗎?”姥姥連聲說:“去了,去了!那兒真像一座宮殿,不光門面氣派,里面才更好呢!樓閣上的柱子是不銹鋼的,地面是大理石拼成的。商場中間有個大噴泉,噴泉隨著音樂,忽高忽低,還是五彩的呢!看著看著就忘記了這是商店,還以為是到了公園了呢!”我聽著聽著,眼前好像呈現(xiàn)出那孔雀開屏的噴泉,和琳瑯滿目的貨架,這時姥姥還在認真地說:“里面不冷不熱,聽說是裝著什么空調(diào)呢!”我問姥姥:“您腿疼,能上了那三層樓嗎?”姥姥笑著說:“市場一至三樓都有電梯。往上一站,一眨眼就上了樓,我隨著人群,把開化市場看個遍,那兒的貨真多呀,看也看不過來,就連時裝部我也去了!”我打斷姥姥問:“您看時裝?人家售貨員一看您就不是買主,理您嗎?”姥姥說:“那里的售貨員可好了,人家可沒有因為咱不買貨而另眼看待呀!”我又問姥姥:“您去工貿(mào)大樓了嗎?您看見十一層的國商大廈了吧?還有旁邊的泰寶大樓……?”姥姥還沒等我說完就急著說:“那柳巷的大廈是一座連一座,鐘樓街的商場是一家挨一家,我都看見了,我都看見了!我走到開化市小區(qū)看到那一幢幢新建的居民樓,有點式樓,有鋸齒形的樓,一幢樓一個樣,新開的一條條路把我弄糊涂了,轉來轉去,怎么也轉不出來,不是我老太原不中用了,是咱太原市的變化太大了!”是啊,太原是變了!姥姥像個解說員一樣,講得那么親切,那么細致,這一天晚上,我等于夜游了開化市,鐘樓街,大中市……
【簡評】
這篇習作構思非常巧妙。不言而喻,作者是要歌頌省城太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的發(fā)展和變化,但她卻選擇了一個新奇的角度和立足點,通過作為“老太原”的姥姥在街上迷路,以鐘樓街,柳巷作為整個太原的縮影,說明太原的巨大變化。尤其是幾乎通篇讓姥姥談“街頭見聞”和“觀后感”,使文章一氣呵成,顯得嚴謹,緊湊。而姥姥繪聲繪色的解說,讓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文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讀罷本文,使讀者也像作者一樣,“等于夜游了開化市,鐘樓街,大中市……”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