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2 19:46:24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統計 教案
培養學生的初步統計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教材中,第一單元“簡單的統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畫正字收集整理數據、分組整理數據、復式統計表和復雜的求平均數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聯系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實踐活動,著眼于培養學生應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課前調查研究,認識統計表的作用。
在五年級第一學期后的寒假里,我布置學生填寫一個統計表:2001年春節家庭購買年貨統計表,讓他們在家長指導下,填寫各種年貨的名稱、單價、數量、總價和總計金額,最后回答通過這個統計表你了解了哪些知識。這個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統計表能清晰、有條理地反映事實,總結規律,為五年級第二學期的教學作好了鋪墊。
二、課堂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的意識。
在教學“分組整理數據”時,我沒有采用教材上的原始數據,而是把本班女生上期的身高測量記錄單作為分析對象,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從這張記錄單里,你想了解一些什么情況。學生回答:“我想知道身高在哪個范圍的人最多, 自己是不是其中的一個。”“我想知道誰最高,誰最矮。”“我想知道自己偏高,還是偏矮。”教師順勢引導:“從這張記錄單上能不能很快看出你想了解的情況?”“不能。”“所以,我們要對它進行分組統計。”由于整理真實數據激發廠學生了解自己的動機,所以他們很快認識到了分組整理數據的優點,即能看出數據的分布情況,在哪個范圍內的人數最多。
三、課后精心設計實踐練習,培養學生制表能力。
教材的練習設計,僅限于讓學生學會填寫統計表,我覺得這是不夠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制表能力,教學復式統計表時,我先引導學生對原始數據進行分類,再嘗試畫出表頭,最后填寫統計表,同時規范畫表的格式,即一個統計表應該有名稱、制表日期、表頭、橫欄、豎欄等。在鞏固階段,我設計了一些實踐性習題,如布置學生回家制作一個“家庭成員生日統計表”,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教育學生要孝敬父母。
四、改變檢測手段,提供實踐材料,達到培養應用能力的目的。
學完·廠這個單元后,我出了一份檢測試卷,名為“請你當小會計”,設計了四道與學生自身相關的題,全都是真實的原始數據。第一道題是分組統計本校五——班與五二班下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成績,并對比寫出結論;第二題是計算本學期五二班為貧困生捐款的平均數;第三題是制作“本校五年級男女生人數統計表”;第四題是填寫“本校二月份綠化苗木購買發票”。學生感覺自己不是在參加考試,而是在幫學校完成一項任務,懷著濃厚的興趣做完了這張單子,不知不覺中達到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觀察、分析、提出、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新世紀數學教學的特色。我們教師應該盡可能給學生接觸現實生活、了解社會提供更廣泛的機會,以拓展學生眼界,切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