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5 16:34:59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一年級 教案
【設計理念】:
《春到梅花山》是蘇教版六年制第二冊教材中的一篇記敘文 。課文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盛況。
根據本文的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要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可采取情境體驗和移情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再現梅花山梅花盛開、人流涌動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其思維在互動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華。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學習。
2、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興旺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要借助圖片,緊扣詞句,形成畫面。讓學生置身于春光中學習課文,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朗讀,我們知道早春時節,寒氣還沒有退盡,梅花就開放了。你們從課外書上讀到過哪些贊美梅花的詩句呢?
生: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仗冰,猶有花枝俏……
生: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設計意圖:通過吟誦贊美梅花的詩句作為課堂的“開場鑼鼓”,自然不同凡響,又可以受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既能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為深入學習文本埋下了伏筆。]
是啊,美麗的梅花贏得了多少人的贊美啊!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春到梅花山》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
(一)品讀第一段
1、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打開課本,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梅花上的梅花與別處的梅花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生:相同:開的早,是報春的花,很美,不同:開的特別多,很壯觀。
2、出示:
盛開的梅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偏偏彩云。
思考:老師為什么在這些字的下面加上點呢?
生:“挨”說明梅花開的特別多都擠在一起了,“片片彩云”是說梅花不光多而且顏色也美。
誰來把這句話讀好?指名讀 老師范讀 齊讀
3、大片大片的梅花很美,那一朵一朵的梅花呢?引讀第三句
4、這么優美的句子,愿意背下來嗎?老師和你們比賽,看誰先把第一段背下來。
檢查背誦,師先背,學生后背。
[設計意圖:當堂讓學生背誦所學的內容,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采用與學生比賽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活記樂背”]
(二)學習第二段
1、梅花山的梅花如此壯觀,如此嬌美,吸引了中外大批的中外賓客到梅花上來爭睹它的風采。
齊讀第二段。
2、古人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因為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能在寒風中盛開,人們喜愛報春的梅花。這一自然段寫了梅花山的人多,請你默讀課文,找出寫人多的句子。
3、學生匯報,理解“人流”、“涌動”、“歡樂的海洋”等詞語。指導學生朗讀這些句子,重點把這些詞語讀好。
4、人們一撥一撥上山觀看梅花,如果你是這人流中的一個,面對這美麗的景色,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我會情不自禁的說梅花真多真美呀!……
生:我會說梅花真香呀!……
生:我會立刻把這美麗的梅花照下來留念……
生:我會情不自禁的吟誦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設計意圖:采用移情體驗啟發學生進行想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并從中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發展練習
小朋友,每年去梅花山觀看美化得人很多,我們也組成一個旅行團隊去參觀,誰來做導游呢?要做好一個好導游可不容易,要下把課文內容記牢固,才能介紹的好。大家準備準備,等會選一個導游,
學生練習,師生同臺表演。
[設計意圖:采用當道有的方法,給學生創設了情境,不僅誘發了學生背誦課文的內驅力,而且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表演舞臺,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語文的主人。]
四、作業
1、練習寫字
(1)指導“讀貼”
(2)示范指點
(3)按筆順描紅、臨寫
2、學了課文,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看誰提的最多。
生: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梅花很多,花葉子卻很少很少呢?
生:梅花的顏色就著一種嗎……
生:為什么只有這里有這么多梅花呀?
……
3、課后,大家可以自由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你們一起讀書、查資料,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板書設計】: 多
香春到梅花山 美 歡樂的海洋
香
【反思】:
一、課題導入新意
教學伊始,讓學生吟誦贊美梅花的詩句,這一導入形式妙在:課堂內外的溝通,體現了極強的“大語文”意識,讓學生課外收集的資料、積累的材料在課內交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在課外收集、積累的興趣。這種課前交流、吟誦的形式代替了教師的提問與講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同時拓寬了學生對梅花相關知識得了解,豐富了學生喜愛梅花的情感。
二、作業設計“于無疑處生疑”
《新課程標準》指出:“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如何體現這一精神呢?在教學結尾處,我首先引導學生“于無疑處生疑”,激活學生的思維,喚起他們的探究意識;接著讓學生分組、查找、研究,頗有“研究性學習”的味道。教學最后一個環節的設計,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時空,讓學生在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