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19 20:09:13 下載試卷 標簽:圓柱 圖形 公式 數學公式 高中生活
一、教學內容
1.圓柱
2.圓錐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通過觀察、設計和制作圓柱、圓錐體模型等活動,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編排特點
1.教材加強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2.加強了學生對圖形特征、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3.加強了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過程中認識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四、具體編排
本單元的內容具體編排如下。
(一)圓柱
1.圓柱的認識。
(1)主題圖。
教材呈現了現實生活中具有圓柱特征的物體的圖片,然后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給出圖形的名稱,使學生對圓柱的認識經歷由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
(2)例1。
例1教學圓柱的組成及其特征。并通過快速轉動貼有長方形紙的小棒,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教學時,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圓柱的組成,再深入對各個部分的探究。
(3)例2及“做一做”。
例2教學圓柱側面、底面及其之間關系。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想像側面展開后的形狀,接著讓學生剪開側面,通過操作看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圓柱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系,使學生親歷立體圖形與其展開圖之間的轉化。
“做一做”通過讓學生制作圓柱,加深對圓柱特征以及圓柱側面與底面、側面與圓柱的高之間的關系的理解。
2.圓柱的表面積。
(1)例3。
例3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概念,探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時,可將長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進行遷移,使學生明確圓柱表面積的含義,再指導學生推出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其中重點指導如何計算側面積。
(2)例4。
例4教學圓柱表面積計算的實際應用。
教學時,讓學生想像廚師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再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根據具體情況,該題的結果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3.圓柱的體積。
(1)例5。
例5教學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教材先讓學生思考:圓柱能否轉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體積。然后通過教具演示如何把圓柱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并通過觀察和推理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V=Sh。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復習圓面積以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再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將圓柱轉化成一種學過的圖形,再計算出它的體積。借助教具直觀演示圓柱如何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并引導學生通過想像發現: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拼起來的形狀就越接近長方體,從而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2)例6。
例6教學利用圓柱體積的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明確:求杯子的容積就是求這個圓柱形杯子可容納東西的體積,計算方法跟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一樣。
(二)圓錐
1.圓錐的認識。
(1)主題圖。
教材先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圓錐形實物圖,然后從實物圖中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并給出圖形的名稱——圓錐,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2)例1。
例1教學圓錐的組成及其特征,并介紹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然后,通過讓學生快速轉動貼有直角三角形紙的小棒,引導他們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教學時,可先復習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以便通過對比,了解圓錐的組成及特征。圓錐的高的認識是教學難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區分高和母線,并幫助學生了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做轉動三角形紙片活動時,可先讓學生猜測,再操作。
“做一做”是制作圓錐,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2.圓錐的體積。
(1)例2。
例2教學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教材主要按“引出問題——聯想、猜測——實驗探究——導出公式”四個層次編排。
教學時,在引出問題環節,讓學生體會推導圓錐體積公式的必要性。在猜想環節,引導學生將圓錐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聯系起來。實驗探究時,引導學生發現:用圓錐容器裝水(或沙土)倒入等底等高的圓柱容器中,剛好倒三次,反之則不存在這樣的關系。最后,幫助學生得出在等底等高條件下: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即V=Sh。
(2)例3。
例3教學圓錐體積公式的應用。教材給出了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堆的體積。
教學時,可先學生自己解決。反饋時,首先讓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步驟,再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為什么乘,加深對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
五、教學建議
1.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這部分內容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系,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思路。如,在教學認識圓柱體和圓椎之前,可以讓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柱、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以便在課堂中交流。認識圓柱、圓錐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需要創設和制作一個圓柱或圓錐形的物品,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加強了對圖形特征、計算方法的探索。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如圓椎體積的教學,教材創設“如何知道像鉛錘這樣的物體的體積?”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教學時,注意提供給學生積極思考,充分參與探索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其中圓錐的體積等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應讓學生在經歷試驗探究過程中獲取,改變只通過演示得出結論的做法。
圓柱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