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11:17:44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語文
一、教學設想:
《雨點》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首詩歌。全詩8行、4句,分別寫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動態。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興的特點,寫雨點在那里“睡覺”;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點,寫雨點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騰不息的特點,寫雨點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滾的特點,寫雨點在那里“跳躍”。課文表述由靜到動,由小到大,不僅內容豐富且構成了審美的多樣性,讀來頗有趣味。
《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與雨點一起來體驗池水的平靜、溪流的緩慢、江水的奔騰不息、大海的波濤洶涌,從而感受語言的韻律美。
感悟品味,美讀移情,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關鍵。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感性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直覺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體觸摸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師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研究員”,通過電腦、電視、畫報、兒歌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課文中的某些必須理解的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設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梁。在教學《雨點》時,可以安排一個遷移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象小雨點還會落到哪里?它在這些地方又是什么樣兒的?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教師啟發,生活中的許多場景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并能以課文為例,說出雨點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態或帶來的變化。教師在學生表述時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范,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從而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自己的內部語言體系,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我想這樣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于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在努力實踐著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
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上課前我們一起來猜一則謎語,看誰聽的認真,猜的準確。(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都不見。謎底:雨)
2、提問: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雨?(小雨、大雨、暴雨)
3、小朋友們平時觀察可真仔細,知道那么多的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科學童話。(板書課題:雨點
板畫小雨點)
4、看,多么可愛的小雨點,你們能把它讀的可愛些嗎?(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謎語是學生喜歡的游戲,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學習生字
1、過渡:
雨點兒可愛旅行了,今天它就邀請小朋友們跟它一起去作一次有趣的旅行,想去嗎?(想去)那就打開課本到第21頁去讀一讀吧!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怎么辦?(用筆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可愛的小雨點見大家讀得這么帶勁,他們迫不及待的趕來了。(幻燈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它們說誰能叫出生字寶寶的名字,誰就能成為它們的好朋友,誰想?都想!那就先同桌合作一起讀讀吧,一個指,一個讀,然后再交換過來。
3、學習生字
誰來和它們交朋友?不過小雨點又提出一個要求:小朋友叫出它們的名字后,還要帶著其他小朋友再讀兩遍。
(設計意圖:把學習課文當做一次旅行,更容易使學生盡快投如學習。)
(三)理解課文
小朋友真聰明!雨點兒也越來越喜歡大家了,這不,它馬上就要去旅行了,咱們一起跟她出發吧!
請大家打開課本,看看圖,讀讀課文,邊讀邊與同桌說說你和小雨點最喜歡去哪個地方?為什么?
1、學生同桌邊讀邊討論。
2、交流討論:你和小雨點最喜歡去哪個地方?為什么?
(交流時師隨機板書相應的畫面內容)
(1)、板書:(小池塘——睡覺)
引導學生體會到池塘水的平靜,從而指導讀好“睡覺”一詞。[
師述:平靜的池水,看上去一動也不動,像在睡覺。池塘在睡覺,小雨點也在里頭睡覺。美讀第一句。
(2)、板書:(小溪——散步)
引導學生體會到小溪水在緩緩地流著,指導讀好“散步”。
師:是呀,小溪的水緩緩地流著,我們和小雨點也跟著慢慢地走,就好象是在散步,多么自由自在,多么舒服啊!——美讀第二句。
(3)、板書:(江河——奔跑)
指名讀第三句。(請其他同學評價他有沒有讀好這句,并談談聽了朗讀后的感受),在評議中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想象江河水奔騰向前的景象,并指導讀好“奔跑”。——美讀句子。
(4)、板書:(海洋——跳躍)
引導體會海洋巨浪翻滾的氣勢,指導讀好“跳躍”。
師:你們看,小雨點隨著海浪跳躍,多高興呀!——美讀句子。
3、師:這樣有趣的旅行,想再感受一次嗎?讓我們跟著小雨點動起來!配樂朗讀課文。
【朗讀、討論、交流,是感悟的基礎。在這兒,教師讓學生結合畫面,運用已有的生活積累,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以旅游者的身份談旅行感受,實質是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的過程;配樂表演讀更是學生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音樂欣賞:小朋友,和小雨點一起旅行多有意思呀,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小雨沙沙》
【一首《小雨沙沙》,引起學生的無限遐想,把學生的思維引發開去,使他們隨著小雨來到田野,共同傾聽種子高興的說話……共同暢游美麗的大自然,激發起他們表達的欲望。】
(四)啟發想象,練習表達
過渡:小朋友,小雨點可愛旅行啦,想想看它還去了哪些地方?
1、學生自由說。
2、提供一組畫面:小朋友,你能說說小雨點來到這些地方時,它又是什么樣兒的?(小組學習討論)
3、交流說,相機指導學生把句子說正確。
(五)課后作業
把剛才說的話寫下來,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幾句,愛畫畫的小朋友還可以為你寫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圖。
【遵循低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借助圖片把語言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并充分利用文本這個范例,讓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板書:
雨點
池塘睡覺
小溪散步
江河奔跑
海洋跳躍
五、教學反思:
《雨點》是一首清新質樸的兒歌,分別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動態。“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四個擬人化動態詞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雨點在不同地方不同形態,符合兒童思維特點。第二課時教學難點是用簡筆畫、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并聯系“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四個擬人化動態詞加深對它們的認識。教學重點是結合突破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睡覺、散步、奔跑、條約”等詞語,培養語感,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誦讀兒歌。在實際備課中我遇到了以下一些困惑和難題,并試圖通過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去突破。
《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第一點要求便是“喜愛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多多。但就上述教學環節——一句一句的讀,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教學第一句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還能夠集中,讀書能夠表現得興趣盎然。教學到第三、四句時,孩子們就很難集中了,對讀書的興趣也可能就蕩然無存了,是一種完全在教師命令下的讀。當教學對孩子們失去吸引力時,便意味著教學的失敗。筆者曾做過一次實驗。在毫無提示語、暗示或強制狀態下,要求學生將讀一篇文章讀三遍,第一遍要求是“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全班44個孩子全部認真參與。第一遍,文章本身對孩子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第二遍要求“劃出不理解的詞語或提出不懂的地方。”這一遍只有不到26位孩子認真的讀書。
第三遍要求“說說你最喜歡文中的誰。”結果這遍只有不到18
位同學去讀書。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內心不愿意讀,但害怕老師批評孩子。“一遍讀要有一遍讀的要求”,每遍讀對孩子提出要求,這很簡單。但是每遍讀,都能讓孩子興趣盎然地讀、身心投入地讀、發自內心需要地去讀、用自己生活經驗去碰撞文本……讓閱讀真正走進學生心里,這一點卻很難。如何將對這四句兒歌的感情朗讀指導整和在一個情境中,運用何種手段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是我上好這節課首要解決的問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