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0 20:59:46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六年級 教案
沒有肅穆的黑色,沒有低回的哀樂,文壇世紀老人冰心以她獨特的方式與世人告別。
精心設計的靈堂,以大海的藍色和玫瑰的紅色為主色調,空中回蕩著在海邊實地錄制的海濤海浪的聲音,間或還可以聽到海鷗的鳴叫……
冰心———這位“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元老,最初以她雋永清麗的新詩打開文壇的一片晴空,在走過了近100年的人生旅程之后,又以如此詩意的結局落幕,堪稱文壇佳話。
今天雖是北京入春以來最冷的一天,但清晨一大早,八寶山第一告別室門外已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告別儀式開始前,很多人特意提前趕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李嵐清等也前來為冰心送行。
8時45分,靈車停在了告別室的門前。冰心的小女兒吳青手捧母親遺照,含淚和姐姐吳冰、哥哥吳平走下靈車,每人的手上都捧著紅玫瑰和滿天星。冰心的靈柩被緩緩抬進了告別室。8時48分,冰心柔弱的身軀被輕輕安放在靈床上。吳青將母親生前喜愛的藍底白碎花頭巾搭在了母親頭上。
9時整,在輕柔的鋼琴聲中,冰心的孩子們將無數紅玫瑰花瓣撒在老人歷經了一個世紀的身軀上。“媽媽”和“姥姥”不再用溫柔的目光看著他們,孩子們流著淚輕輕地吻著冰心老人的額頭。
“請再給我一支玫瑰!”無數雙手伸向前來。10時整,等候在大廳門外的千余名讀者拾級而上,人們彼此分發著一支支紅玫瑰。如怨如訴的簫聲響起,伴著海潮聲聲和海鷗低鳴,這位海邊長大的女作家和她的讀者們將見最后一面。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群白發蒼蒼的老者,他們來自各民主黨派,其中有些人已行動不便,但依然在親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前來送別。
冰心老人的遺體安放在鮮花叢中,正廳上方的橫匾上,是冰心的親筆手跡:“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女,胸前捧著一束玫瑰花,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她叫彭軒,是北京第一百六十六中學(原貝滿女中)的學生。她說,冰心少年時代就在我們學校讀書,她生前還擔任我們學校的名譽校長。這位12歲的女孩稱,她最喜歡冰心的散文《笑》,因為文中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愛意,恬靜而安詳。
將一生獻給中國外語教育事業的伊莎貝拉·柯魯克夫人說:“我和我的丈夫大衛·柯魯克是冰心兩個女兒在北外的同事。她們既有學問,又相當有社會責任感。從這兩個女兒身上,我看到了她們的母親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
柯魯克夫人的兒子邁克·柯魯克曾在冰心的母校美國威爾士利學院教授中國文學。他曾在學院圖書館里找到了冰心當年翻譯李清照的英文手稿。“冰心的翻譯精妙無比。她是李清照詩詞最理想的譯者。因為作為女詩人,她們既有溫柔的才思,又有對國家命運的深沉憂思。”
冰心一直看淡生死。她寫道:“我覺得‘死’是一種解脫,帶病延年,反而痛苦。”她晚年曾為一位友人題詞:“人間的追悼會,是天上的婚宴”,表達了她對死亡的達觀心態。
值此“百年喜喪”之際,深知母親心意的兒女們,決定一改普通葬禮凝重、沉悶的氣氛,別具匠心地為母親設計了沒有哀樂,只有濤聲相伴、玫瑰滿堂的溫馨的葬禮。
院子里、大廳內掛滿了中外人士的詩詞悼文和白色挽聯。“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這是四川大學中文系的挽聯。
曾經將冰心的《關于女人》翻譯成日文的日本作家竹內實寫道:“聽到冰心老師逝世,深感悲痛。老師在日本東京大學講授中國文學時,我是學生。老師以言教、身教影響了當時的日本學生……中國文壇中,冰心老師是一顆明星,放出永遠不滅的光芒。”
人們在離去之前,不禁回望正廳上方淡藍色的帷幔上冰心親筆寫下的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