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1 12:49:45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
這是蘇教版語文第四冊《月亮灣》的教學片段:
“月亮灣的景色多美啊!老師想把這么美麗的景色畫下來。小朋友能幫幫老師嗎?”小朋友興奮地說好。教師問:“這幅畫首先要畫什么,小朋友能告訴老師嗎?” 好幾個小朋友都認為要現畫彎彎的小河。至于為什么,小朋友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時候老師是怎么處理這個問題的呢?“村前有條彎彎的小河,所以應該先畫村莊。” 教師邊說邊在黑板上貼事先畫好的小村莊,然后再貼上彎彎的小河。
這個較有創意的教學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師生共同完成圖畫這一手段,幫助學生讀懂每一句話,滲透按方位順序介紹的方法。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手段變成了教學的目標。只重視了貼的結果,忽視了理解的過程。先貼什么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讀書,理解為什么要先貼。教師可以這樣引導:方法一,請小朋友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句,彎彎的小河在哪里?請一位小朋友上黑板帖出村子,接著再請一位小朋友貼小河,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貼。方法二,如果小朋友覺得非要先貼小河不可,教師可順應孩子的思維,請小朋友先貼上小河,再問孩子,村莊應該貼在哪里,為什么?同樣也能達到教學目標。
語文課上學生的回答,正是他們理解課文的一根準確的標桿。學生的課堂表現是教學重要的資源。教師要利用好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適時有效地引導、點撥,激活舊知識,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聽、說、讀、寫、悟),生成新知識,實現教學目標。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