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5 09:12:46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語文
《狼和小羊》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小時侯學過,工作后教過兩次。說心里話,讀這樣的“老”課文真的很難讓我產生什么“新”的想法。
這幾天在讀《玫瑰與教育》,玫瑰的幾段話讓我閉塞的思維豁然開朗起來。“人云亦云的不云,老生常談的不談”;“對于文本,不能坐井觀天、目光窄仄,走出‘圍場’方可豁然開朗”。是啊,我就是走進了這樣的“圍場”——一個勁兒想挖掘文本新意,卻忽略了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和手段——“讀”。與其讓學生分享我的“新得”,還不如引導他們進入課文所創設的特定情境,在朗讀中放飛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自己的感受。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狼和小羊的形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狼為了吃小羊先后找了三個借口,小羊據理力爭,駁倒了狼,但狼最終還是兇惡地撲向了小羊……教學中,讓學生聯系插圖朗讀課文,想象當時小溪邊的情景,然后抓住狼和小羊的兩次對話,把它們的鮮明的個性讀出來:狼的聲音粗暴一點,霸道一點,讓人感覺狼的兇殘和蠻橫無禮;小羊的聲音輕柔一點,軟弱一點,讓人覺得小羊十分溫馴,從而產生同情、憐憫的心理。朗讀訓練要努力使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兒童的心中活起來,教師要創設“讀”的意境,啟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這樣才能再現文中的情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特別是對于文中一些精妙的句子,教師更應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比如:“親愛的狼先生,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呀!”可先讓學生朗讀體悟,然后引導學生將句子換種說法,并再次朗讀體悟,在朗讀比較中,學生也就能更深入地揣摩到文本蘊涵的深意了。
當學生在朗讀時把握好了語氣的抑揚頓挫、語調的輕重緩急,就適時引導學生帶者自己的感情開展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我想他們一定能享受到文本為他們帶來的“新意”。這不就是我們所期待的讓閱讀成為心靈的對話嗎?
讀這一課,不得不思考一下課文的結尾該如何來處理?記得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墩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墩站著作者。通過文字這一道橋梁,讀者才與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這篇寓言故事,作者是要告訴我們:跟像狼這樣兇惡殘酷的壞家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通過朗讀,這一點學生應該是不難體會的。那么,狼撲向小羊的必然結果是把它給吃了。因此,我認為不必在結尾處將學生的思維向“深處”延伸
還是玫瑰說得好:“教材也是引子,對有些課文,無需‘多情’挖掘,而是引發、升華。”簡簡單單教語文,并不簡單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