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1-27 09:38:54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經驗交流 高中生活 閱讀材料 診斷活動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每個同學家里都有許多家用電器,如果這些電器壞了怎么辦?(學生自由回答。)
修的時候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呢?(鉗子、螺絲刀等等。)(學生說出哪一種工具,教師就拿出哪一種。)
觀察一下這些工具,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學生觀察后,看出這些工具的把是用木頭等做成的,而桿一般用鐵等做成。)
為什么這些工具的“把”用木頭、塑料、橡膠來做,而“桿”卻要用鐵來做呢?
(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同學的回答可能會涉及到鐵容易導電,而木頭等不容易導電的問題。)
那么到底哪些材料容易導電,哪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
【上課伊始,從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維修工具入手將學生引入本節課的探究環境,并從開始就為整節課繪上了生活的色彩。】
二、探究哪些物體容易導電
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每個小組都有一個材料袋,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都有什么?并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在這些材料中哪些物體容易導電,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
(學生匯報猜測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一一板書。)
同學們的想法可真多,但這僅僅是咱們的猜想,還沒有驗證,我們研究科學,僅憑猜測行不行?那怎么辦呢?(學生自由回答。)
怎樣來檢驗這些物體是否導電呢?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設計出實驗嗎?
(學生小組內討論并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案,師生共同對實驗過程設計作補充。)
如果現在就讓同學們實驗的話,你認為在實驗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適時提示。)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活動。
下面同學們就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的又快又好。
(學生開始探究實驗。)
(教師為每個小組發一張記錄表,內容如下:)
我們的實驗記錄表
材料名稱現象我的發現
(此實驗活動大約需要10-15分鐘,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生實驗情況以及有新發現的情況,并指導學生多檢測幾遍以核實結果,減少誤差。)[
3.學生匯報與交流實驗結果。
(簡單評價學生的實驗情況)實驗結果與大家的猜測一樣嗎?現在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其它小組注意認真聽,并與自己的實驗結果相對照。
(學生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這一環節要讓學生充分匯報,對出現爭議的地方,讓學生到臺前現場實驗,得出結論。對于不同的實驗結果,以往我們往往充當裁判的角色,直接指出或讓學生指出問題所在。其實這只是外界對實驗者施加的影響。失敗的學生也無心再來一次,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對于學生的爭論,老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重新實驗,去偽存真,資源共享,充分尊重學生的發現,讓他們經歷再一次認識的過程。這樣設計教學,不僅使結論更具有可信度,對于某種原因導致實驗沒有成功的學生來說,他們也沒有受到老師及同學的指責,而是一起找原因,再實驗,意識到科學探究的結果是可以重復驗證的,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分析。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有些材料容易導電,而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那你能給這兩類材料分別起個名字嗎?
(學生自由取名,以強化對兩類材料的認識,最終師生合作給出科學的名稱:導體、絕緣體)
(師板書:導體絕緣體)
師生共同小結:像釘子、鐵片等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像塑料棒、紙片一樣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
5.進一步認識、區分生活中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在日常生活中導體和絕緣體的例子還有很多,你還能再舉出幾個嗎?
(學生自由發言。)
你認為平常所用的水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學生自由發言并說明理由。)
教師小結:實驗證明平常所用的水是導體,但是絕對純凈的水是絕緣體。
干木頭是絕緣體,那請你猜一猜濕木頭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學生猜測,教師演示并實驗:把濕木頭接入電流檢測儀,證明濕木頭是導體。)
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說一說人是導體還是絕緣體?你怎么知道人是導體的?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補充:既然人是導體,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用電時要注意做到安全用電。)
【日常生活中的水、人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這一問題不可回避,這里這樣設計,引導學生認識人體和自然界中的水是導體的意義在于:一是這是兩種非金屬的物質,避免孩子誤認為導體都是金屬,(前面學生的探究只能測出金屬是導體);二是學生生活和安全用電更多的都與這兩類物體有關。三是這兩種物體是離學生“心理距離”很近的物體,孩子們對他有較強的探究欲望。看到水、潮濕的木條都可以導電,孩子們的思維也閃爍著,他們興奮著、體驗著——科學真有趣。】[
照應開頭:現在誰來說一說為什么螺絲刀的把要用木頭、塑料、橡膠來做,而刀桿卻要用鐵來做嗎?
(學生自由發言解釋。)
三、辯論會:誰的本領大
1.通過辯論會進一步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用途,認識它們的關系。
人們利用導體把電輸送到人們需要它們的地方,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它們的地方。假如沒有導體,我們將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假如沒有絕緣體,我們的生活又充滿了危險。那么導體和絕緣體比起來,究竟誰更有用呢?或者說誰的本領更大?
(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有的同學說導體的本領大些,請你們坐到這邊;而有的卻說絕緣體本領比導體大,請你們坐到那邊。
今天,我們就舉行一個特殊的辯論會,我們的辯題就是“誰的本領大”,同意導體的本領比絕緣體大的是今天的正方,而持相反意見的則是我們的反方,你們的觀點是——絕緣體的本領比導體大。請兩方先小組討論有利于本方的證據。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兩方學生討論歸結對本方有利的證據,為辯論作好鋪墊。)
學生自由辯論。
教師小結:我們的辯論緊張而又激烈,這次辯論也讓我們對導體與絕緣體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不過,不可否認,最后誰也沒有說服誰,原因在哪兒?
(學生自由發言導體和絕緣體的關系。)
大家說得太對了,所以我們切不可過分的強調一方而忽視另一方,應該充分認識到它們的關系,用好它們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教師充分開發教材的特點,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開展自由的辯論,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辯論環節也是深入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過程,“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導電;哪些是絕緣體,哪些是導體;它們各有什么用處”,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將“已知”與“新知”有機的聯系在一起。】
四、拓展下課
1.導體和絕緣體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配著優雅的音樂,課件通過輸電路線、瓷瓶、家用電器、燈等展示導體和絕緣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活動,將課上探究活動延伸至課下。
(評價同學們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熱情。)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除了導體和絕緣體,世界上還有一種物質叫半導體。讓我們在課后用自己的方法繼續探究半導體的世界吧,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
【設計課后作業不但體現了開放的教學觀念,還能拓展學生的信息渠道,讓學到的知識廣泛應用于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而且下課后學生立刻調查研究,師生都有一種課雖止,趣猶存的感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