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5 15:22:05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語文
《鸕鶿》這篇看圖學文,以詩一般的語言,錯落有致的結構,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精彩的鸕鶿捕魚圖,讀來給人以美的感染,美的享受。
(一)環境的恬靜美
課文第一段為我們描繪了捕魚前恬靜的環境。你看,“夕陽照在小湖上”,“夕陽”在上,“小湖居下”,相映成趣。岸邊的垂柳,“一望無垠”的稻田,垂柳碧綠,稻田金黃,色彩多么協調。“幾只又窄又長的小漁船”浮于“平靜的湖面之上”,為湖面平添了幾分生氣。“近處的一只小船上,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他們一個“坐”,一個“站”,一個悠然自得,一個整裝待發。這些景物交相輝映,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背景開闊的水墨畫,給人以恬靜的美感享受。
(二)捕魚的節奏美
課文寫漁人趕鸕鶿捕魚,節奏明快,十分傳神。捕魚時,漁人“拿竹篙往船舷上一抹”,鸕鶿就“都撲撲鉆進水里”。一個“抹”字,把漁人嫻熟的技術、極有分寸的動作刻畫得格外形象。而一個“鉆”字則把鸕鶿的乖巧聽話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抹”一“鉆”,配合默契。當鸕鶿捕到魚上船時,漁人則是“抓、擠、甩”,這一連串動作,極其形象地表現了捕魚這一勞動的節奏,生活的詩意。鸕鶿不停地鉆進鉆出,身體多么靈巧。上船、下船“撲撲”有聲,動作是多么優美。當漁人給鸕鶿喂魚時,漁人一“拋”,鸕鶿則準確地一“接”,猶如雜技演員表現高超的技藝。整個捕魚過程,構成了一幅節奏明快的捕魚圖。
(三)湖面的變化美
捕魚前,“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鸕鶿下船捕魚,湖面則由靜變動。鸕鶿那輕巧的入水動作,使水波由一點向四周擴散,在湖面形成了許多環狀水紋,而它那“鉆進”、“鉆出”、“飛上”、“跳下”、“使水面激起了無數浪花。”這“無數的浪花”又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在作者筆下,“浪花”與鸕鶿一樣有靈性——它們伴著鸕鶿在“跳躍”。這些景色描寫和鸕鶿捕魚交織在一起,譜出了一曲優美的“漁歌晚唱”。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