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8 19:11:09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突破常規,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對學生的“離經叛道”不斷地加以誘導,使他們的思維迸發創新的火花。
我校青年教師王亞捷在教小學三年級語文(蘇教版)(以下簡稱蘇教版)《蒲公英》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她像變魔術一般捧出一捧蒲公英的種子,用嘴一吹,蒲公英的種子迅速在教室里飄飄悠悠地飛起來。王老師動情地說:“同學們,伸出你的小手,鼓起你的小嘴,你就是蒲公英的種子,讓我們一起飛起來。”
教室里像開了鍋的水,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張開雙手開心地飛起來,不少同學飛出了課桌。
王老師只當沒看見,而是大聲地吟誦:“飛吧,飛到你想去的地方,黑板前方是黑黝黝的土地,左人行道是銀花朵朵的湖泊,左人行道是金光閃閃的沙漠……”
經她這么一誘惑,不少同學飛到了講臺前,也有一些同學“飛”向了“湖泊”和“沙漠”,幾名頑皮的同學“飛”到了后墻角,還有一名小男生竟然“飛”出了教室。
王老師沒有因為有人聽課而整頓班級秩序,而是開始了現場采訪。
“我是森林電視臺的記者,請問你們為何選擇沙漠?”她問站在右人行道上的“蒲公英”。
“因為這里金光閃閃,我們要到這里探尋寶藏。”“沙漠”里的“種子”搶著說。
王老師又轉向左人行道:“你們為什么要投身湖泊?”
“這里銀花朵朵,肯定能帶給我們無限快樂!”“湖泊”里的“種子”大聲地說。
“那么,你們呢?黑黝黝的土地這么難看,你們為什么這么多人選擇它?”
“因為這里有我們生長需要的水份、養料!”“土地”里的“種子”顯得十分自豪。
后墻角的“種子”和教室外的那粒“種子”見王老師冷落了他們,一下子擁到了臺前。
“我正要采訪你們呢,你們這些頑皮的種子,飛到哪里去了?”王老師驚喜地問道。
“我飛到了海南島,看到了南國美麗的景色!”
“我飛到了安徽,看到黃山奇麗的風光!”
“我飛到了首都北京,見到了天安門廣場鮮艷的五星紅旗!”
……
閃爍的童心,張揚的個性!王老師的教學“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孩子們敢于求異,創新的火花不是迸發。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