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9 10:41:01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分式 復習 教材 思維拓展
《美麗的南沙群島》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介紹了南沙群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南沙群島的贊美與熱愛之情。我的教學設想就是想讓孩子留住這份“美麗”,讓南沙“美麗”的形象、讓“美麗”的語言、讓、“美麗”的情感留在孩子的心中。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對教學內容定位于:1、讓孩子通過誦讀來積累文本中精美的語言;2、初步體會“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并能遷移運用。于是有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檢查復習:
交流讀書感受,引導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二、學習2、3自然段,品味語言
1、第2自然段,體會“巨大”“寶庫”。
2、提供資料,練習用總分式句子進行說話。
3、朗讀課文,體會表達方式。
4、第3自然段,生讀課文,想象畫面。
5、組織交流,引導體會“蔚為壯觀”、“五彩繽紛”、“潔白喜人”及表達順序。
6、設境演練,積累語言。
但我所期望的“美麗”真的留在孩子們的心田里了嗎?
雖然課前曾經在頭腦中無數次地設想我的課堂教學現場,但現實總是“殘酷”的。當我的第一個問題拋出后,“你能說說讀了課文后,南沙群島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的回答一下子把我給蒙住了,學生僅僅在“旅游勝地”上轉悠,與我原先預設的相距甚遠。原先期望學生能從“傳說位置歷史”“藍色寶庫”、“迷人世界”等方面展開回答,然后再適時地讓學生概括主要內容。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預設與生成相距甚遠。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同樣也反映出了自己面對意外時的“無措”與對教材的鉆研不夠。其實正如夏老師指出的,學生在回答第一句的時候,教師應該適時地加以肯定,以呵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再加以引導,而不是簡單加以否定或干脆易轍換人。在進行拓展延伸練習時,更是顯得過于突兀,學生顯得很為勉強。
這至少暴露了我的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對學生的學情不熟悉。用教研室夏老師的話說,就是沒有能蹲下來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過于理性,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反映出自己的教學機智較欠缺。其實,不管學生怎么回答,教學的實際效果取決于教師的巧妙引導。現在想想,自己如果當時冷靜地加以點撥:為何這里會成為“旅游勝地”?這樣就會很自然地“撥亂反正”了。看得出,自己對教材的鉆研還不夠
課已結束,但留給我的思考還有很多。希望以這篇后記為起點,努力使自己的課堂少一些遺憾,多一些欣喜。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