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09 23:57:24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1949年9月底,兩條巨幅標語赫然懸掛于天安門城樓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標語是用繁體字書寫的,每個字都有一個房間那么大,每個筆畫上躺下一個人去還綽綽有余。
從天安門城樓前經過的人們都駐足欣賞這兩幅書法,為它的恢宏氣勢而驚嘆,為漂亮的線條之美而贊嘆。
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這兩幅巨型書法,實際上是一次超級書法展覽。
這位超級書法家,就是鐘靈。
鐘靈是醮著延安的墨水,在書寫革命標語的過程中成為名人的。
有一件事足以說明他在延安名氣之大。
抗戰爆發后,獨生子鐘靈一跺腳離開了故鄉,瞞著家人逃到延安。時間長了,他也想家。可是父母都生活在國統區,給他們寫信十有八九會惹出麻煩來,他左思右想沒敢往家里發信。父親見兒子失蹤了,著急自不待說,尋找再三沒有結果,苦思冥想一番,猜測兒子有可能與其他熱血青年一樣,八成是跑到共產黨領導下的延安去了,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發了一封信,信皮上寫道:“延安中國共產黨收。”也許他在發信時也明白自己的收信地址寫得太大,叫人摸不著邊際,也沒抱多大希望。可是,幾乎未經什么周折,鐘靈竟收到了這封信。
在延安,鐘靈寫字漂亮幾乎是家喻戶曉。延安城墻上的標語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鐘靈自幼就愛練字。楷體、宋體、篆書,他都下功夫臨摹過。悄悄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那年,他是一個年僅17歲的電話接線員。到延安后,這位機靈的電話接線員又愛上了宣傳鼓動的有力武器——美術字。
從此,仗打到哪里,他就把漂亮的標語刷到哪里。
部隊從延安開到北平城,他又把標語刷到了北平城。
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召開時,鐘靈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潑墨揮毫。懷仁堂前的院子大門、二門、垂花門都是他布置的。
接到在天安門城樓書寫標語的任務后,鐘靈的心靈世界真正是豪情萬丈。他憋足了勁,決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領,在這個非同尋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
他沒有使用什么尺子,一步一步丈量了天安門城樓的長度。
天安門城樓的紅墻那么長,看來標語上的每個字都應該有房子這么大。他從來沒有寫過這么大的字。他喜歡向自己挑戰。
這兩幅標語是寫繁體還是簡體字呢?雖說解放區已經流行簡化字,但北平剛解放,大多數人還習慣于使用繁體字。為了照顧大多數,鐘靈決定仍用繁體字書寫這兩幅標語。
在做書法家之前,他先要充當“裁縫師傅”。他操起剪子,用布剪出宋體字。
然后,他又充當木工教練,指導木工按照比例鋸好木板,釘成字盒,外面裝上一層毛玻璃,里面安上電燈泡。這樣,使得標語掛上去并通電后,即便是夜晚從遠處看,也能一清二楚。
延安攢下的經驗,使他駕輕就熟,獲益匪淺。
但是,兩條標語的字數不一樣多,一條是9個字,另一條卻只有8個字。寫出來掛上去則兩邊應當是對稱的。如何使它對稱?這叫鐘靈大傷腦筋。
他在實際步測中發覺,天安門的九間門樓其實寬窄不是等同的,實際上門樓的中間部分最大,四六間稍寬,三七、二八、一九間依次遞減,但在人們的視覺中,卻感到左右四間是對稱的。這肯定巧妙地運用了視錯覺原理。五百多年前的城樓設計者竟有這樣的智慧!
有人考證,天安門設計者是蒯祥;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認為設計者是蔡信。
蒯祥生于明洪武年間江蘇吳縣一個木匠家庭。他父親就是邏跡聞名的大木匠。
子承父業,而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蒯祥到而立之年時,木工藝術造詣就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征集全國能工巧匠云集北京,大規模興建宮殿。蒯祥以其精湛手藝而入眩因蒯祥具有“兩手握筆畫雙龍,合之如一”的絕技,深得主持工程的建筑師蔡信、楊青的賞識。
永樂十八年(1420年)宮殿蓋起來了,論功行賞,蒯祥被提升為工部營繕所丞。正統年間,蔡信、楊青等相繼去世,北京許多營建工程,如重建三殿、修南池子一帶、改建諸司衙門于承天門前兩側、新作西苑殿亭軒館、興建裕陵,特別是景泰年間營建大福隆寺等,均由蒯祥主持,作出了重要貢獻。所謂“正統以來,凡百營造,祥無不預”之說,確實不是言過其實。他在建筑上的超群技藝,贏得了“蒯魯班”的贊譽。現在南京博物館的北京宮殿樣圖,還把蒯祥畫在上面。
因蒯祥后來定居北京,長期擔任建筑宮室的官吏,官至工部侍郎,建筑方面卓爾超群,名聲赫赫,因此都認為是他設計了天安門。
但據年近古稀的故宮博物院古建筑高級工程師于倬云先生講,天安門的設計者應該是蔡信。實際上永樂十五年紫禁城宮殿已進入施工高潮,當時蒯祥才隨明成祖從南京來到北京,主持宮殿施工,在此之前,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均已由蔡信完成了。
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不管是誰,其高超的建筑藝術水平充分表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對鐘靈寫好兩幅超級書法作品,也是巨大的激勵和鞭策。
天安門設計的智慧之光,也射進了鐘靈的心靈:兩條標語的字距不也可以利用視錯覺原理進行安排嗎?
一個難題從理論上得到了完全解決,拿了一個高分。但因為時間太緊迫,不容鐘靈細細琢磨、再三推敲,標語寫出來后,鐘靈覺得尚未達到自己的理想程度,主要是字距不夠均勻,從遠處細看,“政府”兩字顯得過于緊湊了一些。
接著,天安門城樓重檐中間,也就是后來懸掛國徽的地方,掛出了一個巨幅紅布,上面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17個大字,這也是鐘靈的書法杰作。
不管鐘靈的大名后來是否被錄入各種各樣的書法名人辭典,他曾在天安門城樓上展出的書法杰作,使他當然地擁有不朽的聲譽。
鐘靈的超級書法,是共和國誕生史詩中一行美麗的詩句。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