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0 00:00:49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9月25日深夜,黃炎培、司徒美堂、何香凝、馬寅初、沈鈞儒等在下榻的北京飯店,收到一封由周恩來和林伯渠聯名相邀的請柬:9月26日上午11時30分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舉行午宴,并商談重要問題,請出席。
接到這份午宴請柬的有二三十人,他們是張元濟、何香凝、周致祥、符定一、馬寅初、徐特立、吳玉章、張瀾、黃炎培、簡玉階、陳叔通、沈鈞儒、陳嘉庚、司徒美堂、林伯渠、張難先、郭沫若、沈雁冰等。
開國在即,周恩來和林伯渠日理萬機,為何要專門宴請這些長者呢?
細加分析,應邀者有這樣幾個共同特點:大多為七十歲上下的長者;都是經歷過辛亥革命的老人;都是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所敬重的人物;個個經歷豐富,學識淵博,不同凡響。其中有的已為人們所熟悉,有的則不太熟悉。
應邀者之一張元濟:
他是浙江海鹽人,1867年生,清代光緒年間進士,曾任清朝刑部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后長期主持商務印書館的工作。新政協會議期間,毛澤東邀他同游天壇,合影留念,并向他詢問早年參加戊戌變法和光緒召見的情景。晚年病重時,毛澤東曾派正在上海視察的周恩來總理前去探望。
張元濟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中日甲午戰爭以后,他積極參加維新變法運動,在上海首創通藝學堂,博采西學書籍,發行維新報刊。1898年6月,他受到光緒皇帝的召見,戊戌變法后被清廷革職,隨后到上海致力于文化出版業。1903年進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所長,長期主持商務印書館的工作。此外,他還先后主編和出版了《最新教科書》、《共和國教科書》等多種教科書。
抗戰時期,張元濟身處上海淪陷區,但他表現出了高尚的民族氣節,拒絕同日本人會面,不與漢奸交往。抗戰勝利后,又堅決反對國民黨進行內戰的政策。由于張元濟經歷了清末、北洋政府、國民黨反動政府三個黑暗統治的時代,所以他渴望光明,渴望解放,對新中國的誕生,抱著滿腔熱情。他由衷地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共產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擁護毛澤東主席。
在海鹽張元濟圖書館的紀念室里,懸掛著一張毛澤東與張元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澤東扳著手在講解,張元濟認真地傾聽著。他們之間的交往,就是從這張照片開始的。
1949年9月,張元濟作為特邀代表,以72歲的高齡,赴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期間,他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并對人民的休養生息、祖國建設等重大問題向毛澤東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還代表商務印書館與政府出版部門協商如何盡快地實現公私合營。
9月19日,張元濟應毛澤東的邀請,由陳毅、劉伯承、粟裕等陪同,和毛澤東同游天壇。一路上,他們興致勃勃,談笑風生,合影留念。在回音壁古柏林休息時,毛澤東請張元濟坐在他身邊,詢問他早年參加戊戌變法以及光緒召見時的情景,又問他早年在京做官時是否來過這里。張元濟笑著說:“這是皇帝敬天之處,我那樣的小官豈能來此?”毛澤東聽了,爽朗大笑,他說戊戌變法失敗,原因在于不發動群眾,但也流了不少血,給我們留下了可以借鑒的經驗教訓。他稱贊商務印書館為人民出了不少有益的書,并說他讀《科學大全》這書,學到不少知識;商務印書館出的《辭源》,他在延安時總是放在案頭,寫作時常常翻閱。倆人越談越融洽,一點沒有拘束之感。
當晚,張元濟回到飯店后,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夜很深了,孩子問他,“您是不是睡不著”。他說:“我有點興奮,今天見到了毛主席,覺得毛主席有學問,有膽略,而共產黨,你看前幾年。我看中國從此有希望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