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3 12:21:42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學習方法 填報指導
教學目標
1.學習革命先烈堅貞不屈的革命靈魂,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甘為共產主義獻身的革命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完成課后題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
領會詩意,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投影片
課時安排 二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革命烈士詩二首》是革命烈士葉挺將軍和陳然同志在獄中寫的。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他們忠心耿耿,英勇頑強,堅定機智,最后為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在獄中面對死亡,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寫下了動人的詩篇。這兩首詩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和誓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革命精神。
二、學習《囚歌》。
㈠揭題、解題:
《囚歌》是葉挺同志1942年11月21日寫的。(出示《囚歌》)“囚”是什么意思?“囚歌”是什么意思?(囚,被囚禁的人。囚歌,被囚禁在敵人監獄里的人寫的詩歌。)
㈡簡介作者:
葉挺:廣東惠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獨立團團長。1927年先后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皖南事變時因負傷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堅決要求下獲得自由。同年4月8日自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㈢錄音范讀。
㈣講讀《囚歌》。
1.講讀第1節。
①指名讀第1節。劃出一組對比句。(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這兩句用什么和什么對比?(用“人”與“狗”、“門”與“洞”、“緊鎖”與“敞開”作對比)
詩中“人”指什么樣的人?“狗”又是比喻什么樣的人?作者為什么把叛徒比作狗?(作者把叛徒比作狗,表現對叛徒的極度厭惡和痛恨)
“門”和“狗”各自比喻什么?
“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分別是什么意思?(“為人進出的門”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為狗爬出的洞”指出賣革命,充當可恥叛徒的投降之路)
②敵人對待革命者和叛徒各持什么態度?從詩句中哪兩個詞語中年看出來?(對待革命者是監禁迫害,對待叛徒是給予所謂的自由。從“緊鎖”和“敞開”看出來)(板書:緊鎖 敞開)
一個“緊鎖”,一個“敞開”,敵人的意圖是什么?從詩中找出有關詩句。(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一個聲音”是誰的聲音?(“一個聲音”指國民黨反動派的聲音,他們高叫:“爬出來吧,給你自由!”)“爬”字有什么含義?(讓革命者屈膝投降,當叛徒)
③指名連貫說說體會。
④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⑤這一節揭露了什么?(揭露了敵人對革命者威逼利誘的卑劣手段和丑惡嘴臉)
⑥從這一節中我們可以看出革命者的處境怎樣?(板書:面對威逼)
2.講讀第2節。
①輕聲讀第2節。思考: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作者態度怎樣?
②討論思考題。(革命者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看穿敵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誘,革命的氣節堅定不移)
③革命者想不想得到自由?哪個詞反映了他的心情?作者為什么渴望自由?(作者想得到自由,從“渴望”一詞看出作者對自由的迫切希望。因為革命者有了自由,便可以投入人民革命的洪流;有了自由,就可以更有力地參加埋葬蔣家王朝的戰斗)
④但是,作者深深地知道什么?(板書:深知)
⑤“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句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這是一句反問句,意思是人的身軀不能從狗洞子里爬出。這樣寫強調了決不能為了活命而向敵人屈膝投降)(板書:怎能)
⑥這一節寫什么?表現了什么?
⑦教師小結。(結合板書:立場堅定)
⑧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講讀第3節。
⑴自讀課文,并思考:
①“地下的烈火”和“活棺材”分別比喻什么?(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比喻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牢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