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5 09:47:5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課件 經驗交流 高中生活 診斷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數100以內各數的過程,使學生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2.讓學生在數物體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理解一個兩位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估數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1~33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糖果、花生、小棒、橡皮筋若干個。
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圖
1.在具體情境中復習20以內數的數法。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大草原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大草原看一看,你們想不想參加?那咱們就出發吧!(出示課件)瞧,藍天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靈聰聰和3個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這時來了兩群羊(20只),于是小精靈給大家提問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來了多少只羊嗎?(學生數完后點名回答。)
2.整體感知100有多少。
出示課件:過了一會兒,草原上又來了許多群小羊。小精靈問:同學們,你們能不能估計一下現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
在學生觀察、估出小羊的只數后,請學生回答估的結果:
生1:我估計有80只小羊。
生2:我估計比20只多很多很多。
生3:我估計有100只小羊。
……
3.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都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估計小羊的數量。現在答案有多種,哪位同學估的較準確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只一只的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以內的數數和數的組成。(教師板書課題。)
數數量是100的物體
1.數100顆花生(或100塊糖果、100本練習本等)。
學生四人一組互相合作,共同數出100顆花生等作為禮物送給“手拉手”學校的小朋友們。
2.匯報數100顆花生的數法。
教師先表揚在數數過程中合作得好又數得準確的小組,然后請幾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本組的數法。
3.通過課件展示小精靈數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數,每數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地數,10個10是一百。讓學生觀察之后對小精靈的做法予以評價。
4.數100根小棒。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按小精靈的數法數出100根小棒。
5.引導學生概括: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
小精靈提出問題:通過數數,誰知道幾個一是十,幾個十是一百。引導學生觀察數好的10捆小棒,同桌相互交流,概括出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學生說完后,教師板書,使學生在數數過程中直觀感知計數單位“一”“十”和“百”。
教學
1.擺出三十五根小棒。
小組合作擺出三十五根小棒,邊擺邊思考:怎樣擺才能一眼看出是三十五根呢?并說說是怎樣擺的。
2.學生邊擺小棒邊從35數到42,當數到39時,注意讓學生理解39的下一個數是40。
3.讓學生邊擺小棒邊接著從42根數到51根,教師巡視指導。
4.讓學生脫離小棒,采用師生對口令的方式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5.學生同桌對口令,從五十六數到六十三,之后全班接著數到七十二。
6.拍“7”游戲。
全班學生輪流站起來報數,報到含有“7”的學生不能說出這個數,只能拍一下手,反之則違規。
7.搶“100”的游戲
用對口令的方式,一人說一個數,另一個人接著說下一個數,看誰說到100誰就算勝了。組織學生做這個搶100的游戲,一方面提高學生數數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數數活動中探索100以內數的排列規律。
兩位數的組成
1.(出示課件:35根小棒)然后提問:圖上有多少根小棒?35里面有多少個十,多少個一。(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
2.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十三里面有多少個十,多少個一,點名學生回答后用電腦驗證。
3.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說出兩位數,另一個人說說它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然后互換。
4.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之后請學生匯報匯報。
課堂作業
做練習七第二題。
1.課件出示“百球圖”。先讓學生整體觀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個球?”
2.在學生估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數數。用小精靈聰聰的話問:“怎樣數比較快?”然后點名讓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數的方法。
3.引導學生將數出的準確數100與自己估測的數對比。檢驗自己估的對不對,表揚估對的同學表揚。
小結
組織學生小結: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在學生較凌亂敘述的基礎上教師概括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課后作業
讓學生課后數數主題圖中小羊的只數,每數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檢驗自己剛開始時估的對不對?
教學設計說明
在一年級上學期,我們已組織學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一個階段,而下學期,將認數范圍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組織學生學習10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二階段。
這節課是讓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數法和組成,在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學習新知。
1.注意培養學生數感和估數意識。
讓學生建立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任務之一。在這節課中,我利用的百羊圖,學生數出的100顆花生、100個糖果、100本練習本以及練習中的“百球圖”等現實素材,創設一些培養學生建立數感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親身體驗出它比以前學過的數20大得多。同時,也讓他們了解體會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從而培養學生估計意識。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數的概念。
數的認識由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數目增多了,增大了,內涵更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這節課中加強了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用”數學中掌握這些概念,比如為了讓學生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我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充分操作學具(花生、糠果、練習本等)用他們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明確100的基數含義,同時讓學生在數小棒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認識。
3.加入小精靈聰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中,部分內容我采用情境式、問題式的導現方式,通過小精靈聰聰的提問、介紹、挑戰等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樣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探索新知。
4.小組合作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
整個課堂教學我以小組活動的形式為主,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讓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專家評析
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讓學生在數物體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是數出來的
一年級學生已經會數20以內各數,并有了數是數出來的初步感受(20以內各數是學生在數小棒根數、數水果個數、數圓片個數……的過程中獲得的)。當物體的個數多于20時,有相應的數來表示這些物體的個數嗎?怎樣來數這些物體的個數呢?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讓學生進行數花生、十個十個地數花生(或糖塊、或小棒)的過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數物體的過程中數出來的。這看似簡單的數花生活動不僅讓學生自主數出了100以內各數,而且體會到比認識100以內各數更上位的知識,明白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產生的,在極短的時間內經歷了我們的祖先發展數概念的重要過程。
2.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表現得較充分
a.組織者的職責是什么?就是幫助學生搜集和利用有效的學習資源,營造行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開展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本節課上,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數數的素材是學生熟悉的、既廉價又衛生的花生、糖塊和小棒。用這些材料作為學習的對象,使學生有新鮮感,消除以往那種只有小棒一種單一學具的乏味感,提高了學生數數的興趣。
本節課教師自始至終都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生動活潑的氛圍中認識100以內各數。如,上課伊始,通過課件的動態顯示,出示一幅美麗的草原牧羊圖,由一群、兩群至三群、四群、多群,由20只到比20多得多的100只,使學生感受到認識比20大的數的必要性,同是感受大草原的美麗,感受到羊群的可愛。接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數出數量是100的花生(或糖塊、或小棒)顆數。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用不同的方法數一數,有一個一個數的;有數好十個放在一堆,一堆一堆來數的;也有5個5個一數的……這個過程是一個個性化的數數過程,它充分體現每個學生在數數方面的聰明才智。
在整個數數的過程中,教師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活動組織得井井有條,生動活潑。
b.引導者的職責是什么?主要是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圍繞核心問題進行深度思考,開展思想碰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使學生通過數數,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這是十進制計數法的核心問題。在數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當要數出100顆花生時,是一堆一堆(十個十個)地數方便呢還是一個一個地數方便呢?”學生通過分析和對比,不但找到了數數的快捷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計數單位“一”、“十”和“百”,這是計數的精髓。在學生初步掌握了100以內數的數法后,教師精心設計了一個思維含量較高的“搶100”的數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悟出“單數”和“雙數”的特征,掌握了100以內數的順序,為數的讀寫和大小比較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同時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熱情。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