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5 10:55:07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圓柱 正方體 長方體 數學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辨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并知道他們的名稱。
2、 過程與方法: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經歷對熟悉實物的 分類、觀察、觸摸等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了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并正確判斷。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一些關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組織生動活潑的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感知和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上課伊始,創設學生喜愛的智慧老人送給同學們裝滿禮物的神秘的百寶箱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著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操作感知、匯報交流。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整個課堂教學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具準備:
1、準備顏色、大小不一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2、多媒體課件
3、大小不一的物體模型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這節來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誰嗎?(PPT示智慧老人)智慧老人還給大家帶來了禮物,想看看嗎?
(2)FLISHI 播放帶子里的禮物;各種形狀的實物(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拄)讓學生說一說,都有什么禮物。
(3)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分一分嗎?學生觀察并分。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些物體。
(二)觀察、探究認識物體
1、揭示概念,形成表象。用課件演示:從長方體形狀的實物中抽象出圖象的過程,讓學生知道這個圖形就是“長方體”;
再用同樣的方法認識“正方體”、“圓柱”、“球”這幾種圖形。
板書名稱并粘貼這集中物體的圖,反復讓學生熟悉物體名稱。利用課件的優勢將立體轉化空間圖,水到渠成,自然明了。
2、動手操作,分一分。讓學生將學具袋中的物體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分一分,在與同桌交流,在全班匯報。通過動手分一分,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
3、摸一摸,感知特征。學生動手摸這幾種物體,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集體交流。讓學生經歷了整個驗證過程,這樣使孩子在獲得結論的同時,了解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
(三)聯系生活,應用新知。
4、游戲,猜一猜。教師準備各種物體的袋子,讓一名學生閉眼摸出指令的物體。在同桌利用學具袋互相猜一猜。比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玩中鞏固知識。
5、課中休息2分
6、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設計這樣的活動,既豐富孩子對物體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識。既突破了學科的局限性,又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教材整合觀。
7、找一找,連一連。PPT出示一些實物和這4中幾何體的圖形,實物與所對應的立體圖形相連。既鞏固了新知,又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
8、數一數,填一填。PPT出示四種幾何體組裝的機器人,數出四種幾何體各有多少個,并填一填。數一數的活動既體現了知識的靈活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具有創造的魅力,使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
9、看誰做得精彩,作業:回家與家長利用這4種幾何體體搭建你喜歡的物體。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他們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四)總結反饋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將這節課所學的幾種物體的圖形和名稱展示到黑板上,簡單明了,讓人一目了然。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