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6 21:10:19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愛因斯坦是被全世界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同時還被《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譽為“人類歷史中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光彩奪目的人物,在整個中小學時代卻常常被斥為“生性孤僻、智力遲鈍”,“不守紀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學畢業前夕,校方甚至斷言他未來將“一事無成”,勒令他退了學。16歲那年,他以同等學歷報考大學,盡管物理。數學成績很好,但由于需要死記硬背的科目考砸了鍋,只得名落孫山。第二年進入大學后,他仍然不愿意強迫自己去適應那種被動的、刻板的、純粹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他擅自“刷掉了”很多課程,只以“極大的興趣”去聽某些課和在家里自學。在四年大學生活中,他仍然不是“好學生”:曾被數學教授稱為“懶狗”,曾因做實驗出事故受到處分,還曾被物理教授認為不適宜學物理而應當改行。大學畢業時幾位同窗好友都留校當了助教,他卻因得不到教授們的賞識而遭到了“畢業即失業”的命運。這種種親身經歷,使愛因斯坦對教育的總體印象一直不佳。正因為如此,成名后的愛因斯坦通過自身的體驗和長期的觀察,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觀點。
“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這是愛因斯坦對于學校教育的基本看法。他反對把學校僅僅看做是傳授知識的工具,更反對把學生“當作死的工具來對待”。他認為:“學校的目的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而所謂“和諧的人”,按照他的思路,也就是既富有個性又有益于社會的人。愛因斯坦的上述基本教育思想,與我們所主張的尊重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素質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