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6 21:57:02 下載試卷 標簽:勵志 四年級 教案
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自幼隨父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6 年入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并自修素描。1917 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 年赴法國留學,1923 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并游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美術作品。1927 年回國,先后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 年起,先后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及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及個人畫展。
抗日戰爭爆發后,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在繪畫上,徐悲鴻主張現實主義美術,強調寫實,提倡師法造化。“盡精微、致廣大”。反對因循守舊,注重兼蓄并收,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練、準確,注重線與面的結合;油畫長于人物、風景,作品體現了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中國畫則融西方藝術手法于中國傳統藝術之中,別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鳥、走獸、山水,尤善畫馬,作品表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
他長期從事美術教育,教學上主張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思想,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材。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爾像》、《奔馬》等。有多種畫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鴻藝術文集》等。1953 年9 月26 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有一次,他到一位親戚家吃喜酒,許多人都穿著綢衣,唯徐悲鴻卻穿著布大褂,很多人看不起他,對他十分冷落。后來他想進“洋學堂”學習,為將來謀生立足,可是他父親拿不出錢,他向別人借錢,誰也不借給他。徐悲鴻深感世態炎涼,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此后決心發憤繪畫,終于成為一代藝術大師。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