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5:14:01 下載試卷 標簽:課件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區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難點: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比的有關知識,說說你對比已經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 2、課件顯示:算出下面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認識比例的意義
(一)認識意義
1、指名口答上題每組中兩個比的比值,課件依次顯示答案。 師問:口算完了,你們有什么發現嗎?(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3:5=18:30 。 (課件顯示:“3:5”與“18:30”先同時閃爍,接著兩個比下面的比值隱去,再用等號連接) 最后一組能用等號連接嗎?為什么?(課件顯示:最后一組數據隱去) 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評析:通過口算求比值,發現有3組比值相等,1組不等,自然流暢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像這樣做好已有經驗與新知識的銜接。]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內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義,學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點……) 5、那好,我們就先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觀察這些式子,你能說出什么叫比例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抓住關鍵點板書:兩個比 比值相等) 同學們說的比例的意義都正確,不過數學中還可以說得更簡潔些。 課件顯示: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評析:比例的意義其實是一種規定,學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為什么”。本環節讓學生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比例,學生都能說出比例意義的關鍵所在——兩個比且比值相等,教師再精簡語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對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培養。在總結得出概念之后,教師沒有嘎然而止,而是繼續引導學生讀一讀,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認識比例,加深了學生對比例的內涵的理解。]
(二)練習
1、出示例1 根據下表,先分別寫出兩次買練習本的錢數和本數的比,再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買練習本的錢數(元) 1.2 2 買的本數 3 5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比例的意義可以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完成練習紙第一題。 一輛汽車上午4小時行駛了200千米,下午3小時行駛了150千米。 ⑴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⑵分別寫出上、下午行駛的路程的比和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評析:這兩道練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了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練習1其實是對例題的巧妙補充。]
3、剛才我們先寫出了比,然后再寫出了比例,你覺得比和比例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引導學生歸納出:比例由兩個比組成,有四個數;比是一個比,有兩個數)
4、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 課件出示: 3 : 5 前項 后項(2) 課件出示: 3 : 5 = 18 : 30 內項 外項 (3)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內、外項嗎? 課件出示:3/5=18/30 [評析:由練習題中先寫比、再寫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區別,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稱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環環相扣、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5、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已經研究了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規律或者性質,有興趣嗎?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課件先出示一組數:3、5、10、6 再出示: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等號兩邊各兩個數)
2、獨立思考,并在作業本上寫一寫。 學生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導發現規律
(1)還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嗎?(沒有,交換因數的位置還是一樣) 乘法算式只能寫一個,比例卻寫了這么多,這些比例一樣嗎?(不同,因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這些比例式中,有沒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或規律呢?仔細觀察,你能發現比例的性質或規律嗎?
(3)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探究規律。 (板書: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評析:“運用這四個數,你能組成幾個等式”,不同的學生寫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會有多少之別,這里充分發揮交流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變成有用的教學資源。考慮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會有困難,教師作了適當的引導,通過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橫向聯系,讓學生在變中尋不變,從而探究出性質。]
4、驗證:是不是任意一個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 ⑴課件顯示復習題(4組),學生驗證。 ⑵學生任意寫一個比例并驗證。 ⑶完整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評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數的乘積相等。課件顯示:交叉相乘。
6、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寫了一些比例式,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再驗證)
四、綜合練習 完成練習紙2、3、4 附練習紙:2、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下來,并說說判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