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7:45:38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臭氧層破壞是當前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之一。自70年代以來就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
臭氧是一種天藍色、有臭味的氣體。在大氣圈的平流層中,有一個臭氧含量較高的臭氧層,它好像一個巨大的過濾網,可以吸收和濾掉太陽光中有害的紫外線,有效地保護地球生物的生存。
1985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在9月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減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現。北極臭氧層耗損也很明顯。
臭氧層耗損對人類健康及其生存環境的主要危害是:大量的紫外線直接輻射到地面,導致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發病率增高,并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農作物受害減產,影響糧食生產和食品供應;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導致生態平衡破壞。
因此,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49/114號決議,確定從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這一日子的確定,進一步表明了國際社會對臭氧層耗損問題的關注和保護臭氧層的共識。
臭氧層對人類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是什么呢?科學家認為,臭氧減少是由于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入氯氟烴(氟里昂)和含溴鹵化烷烴(哈龍)等氣體引起的。
氟里昂在自然界不會自己產生,而是人類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制造、擴散出來的。它用于制冷裝置的冷凍劑、氣溶膠、有機溶劑和泡沫發泡。哈龍用于作滅火劑。目前,我國及世界各國正采取措施,逐步淘汰氟里昂和哈龍等對臭氧層有害的物質。
一位美國環境科學家曾預測:人類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75年,全世界將有1.5億人患皮膚癌,其中有300多萬人死亡;將有1800多萬人患白內障;農作物將減產7.5%;水產品將減產25%;材料損失將達47億美元光化學煙霧的發生率將增加30%。
由此而知,保護臭氧層的工作迫在眉睫。在認識到高空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的同時,還應了解近地低空氣中的臭氧卻是一種污染物。低層臭氧含量的增加可以引起光化學煙霧,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還會直接引起人的機體失調和中毒。某些電器例如復印機,在使用過程中也會產生臭氧。因此,在使用這些電器時,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