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8:47:28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案 語文
1984年12月31日l0時,在南極洲喬治島上,從祖國帶來的刻著“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奠基石,豎立在南極洲的土地上。
南極獨待的地理環境,被科學家稱為:“解開地球奧秘的鑰匙”、“天然科學實驗圣地”。由于孤處一方,大氣沒有污染,為觀測天體提供極好的條件;南極有成千上萬的隕石,是窺探外層空間奧秘的難得基地;南極是地球大氣環流的策源地之一,對全球氣候變化有著重要影響;地球其他地區600萬年前已滅絕的生物,在南極可能見到,這些發現可能會幫助我們解開地球生命起源之迷,而且還能為進一步解開世界海陸演化之迷提供科學依據。
1981年4月,唐海光同志出任中國駐智利共和國大使不久,智利外交部政治司司長主動提出:希望中國派科學家考察南極,加入(南極條約),在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當時在南極己有14個國家建立科考站40多個,其中智利在南極有3個站。1984年6月25日,中國首次組織南極考察隊赴南極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和科學考察活動。鄧小平同志為南極考察題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作出貢獻”。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于1984年1l月20日從上海啟程,12月26日抵達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島。30日15時,“長城”1號和“長城”2號兩艘登陸艇載著54名考察隊員,登上菲爾德斯半島南部,在這里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31日l0時,在南極洲喬治島上,從祖國帶來的刻著“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奠基石,豎立在南極洲的土地上。當新年鐘聲敲響時,當祖國人民端起年飯時,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建設開始了。
考察隊在1985年2月15日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南極長城站勝利建成。2月20日,中國長城站在喬治島隆重舉行落成典禮。
隨著中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的發展,相繼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礦產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氣象局和國家測繪局等系統建立了專門從事極地科學研究的部門和機構。
1989年10月,在上海浦東新區又建成了“中國極地研究所”,它既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也是中國極地情報資料中心。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極地科學研究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83年5月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準中國參加《南極條約》議案,使中國正式成為該條約的締約國之一。1985年10月7日,中國又正式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成員,從此取得了中國對國際南極事務的合法權益。1986年6月23日,中國加入了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1988年6月2日,中國成為《南極礦產資源活動管理公約》簽字國之一。
中國以長城、中山兩站為基地,已成功地組織了15次南極科學基地考察活動。
到達南極洲的總人數已達2234人,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在相關的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持實施的“中國南極考察科學研究”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從立項設計到實施的全過程,均瞄準了當今國際南極研究的前沿領域,開展了多學科和跨學科的集成研究。其中7個專題所涉及的研究對象,縱跨從大洋深處直至太陽表面的廣闊空間,涉及生物圈、地圈、冰雪圈、大氣圈以及空間的廣泛領域。其中不少課題圍繞著全球變化等重大關鍵科學問題,取得了重要進展。“九五”期間,中國赴南極考察研究的重點是南極地區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這期間,中國首次對南極內陸冰蓋進行了考察,已擁有了從中山站到東南極內陸1000公里的科學考察剖面,使中國成為國際橫穿南極計劃實施以來在東南極挺進緯度最高的國家;同時中國考察隊還抵達距離中山站1100多公里的DOM-A區域(南極冰蓋最高區域),從而成為國際橫穿南極計劃實施以來第一支闖進這一“禁區”的考察隊,也成為中國組織南極考察以來到達地球最南位置的第一支考察隊。
多年來,遵照《南極條約》宗旨,中國南極考察履行了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同世界各國廣泛地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與考察。中國每年都派遣科學家赴外國考察站進行合作考察,并與前蘇聯、智利、日本等國簽訂合作書,同時與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等國互換科學家。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