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9:07:51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有篇課文《三借芭蕉扇》,筆者參照教參進行教學,上課時,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課題把課文分成三段。結果,大部分同學都分錯了,這引發了我的思考。
從課文內容看,其實講了四取芭蕉扇。第一次,悟空去借,被蠻橫無理的鐵扇公主扇出老遠;第二次,悟空變成小蟲鉆進鐵扇公主的肚子里,取得了芭蕉扇;第三次,悟空變成牛魔王騙得了芭蕉扇;第四次,悟空叫來八戒,請來眾神,最終取得了芭蕉扇。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第一次是真正的“借”,后面三次,就談不上“借”了,而應說是“逼”、“騙”、“奪”,所以,與其說是“三借芭蕉扇”,不如說是“三取芭蕉扇”。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原著,書上寫著《三調芭蕉扇》。“調”字典上是“調配,使均勻”的意思。火焰山需要芭蕉扇,而翠云山莊不需要芭蕉扇,所以要“調”;唐僧師徒四人需要芭蕉扇,而鐵扇公主不需要,所以要“調”;別處天氣都很正常,火焰山不正常,要使它跟別處一樣,所以要用芭蕉扇來“調”。總之,因為“不均勻,不調和”,所以要“調配,使均勻”。“調”字不僅所表達的意思很確切,而且把“逼”、“騙”、“奪”等不同的方法統一起來。在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用詞是多么巧妙。
從一個字可以看出《西游記》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而課本上的課題既不嚴謹,又容易使人誤解。教材的編者在改編我們優秀的文化遺產的同時務必仔細、嚴謹,否則,就是對下一代的不負責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